沙拉传奇教子的故事 名人家教

  推荐在2005年纪念二次大战结束60周年的各种讲述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那就是有关犹太人在二次大战中来到中国上海的虹口区避难的故事。他们当中有人在中国结婚生子,但大多数人在二战结束以后,都陆续地返回了原来居住的国家或是去其它国家定居了,继续在中国生活的很少,而沙拉就是其中之一。沙拉生于1949年,在中国上海生活了40多年;其间,她有过三次婚姻,每次婚姻都给她留下一个孩子。三个孩子分别是长子以华、次子杰瑞和小女儿妹妹。90年代初,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她的祖国―以色列。
沙拉传奇教子的故事 名人家教

  刚到以色列的时候,沙拉一家的生活非常地艰辛,她用在中国学会的做春卷的手艺,开始了在以色列的艰难生活。起初碰到的最麻烦的问题主要还不是生活的来源,而是观念的不适应。沙拉给我们讲了使她刻骨铭心地两件事情。

  她的儿子杰瑞想买一辆自行车,一户邻居人家正好有一辆旧自行车要卖掉;杰瑞和那家要卖车的家庭并不熟悉,但他有一个小伙伴和那家很熟,杰瑞就想通过小朋友去买那家的车。小朋友很快帮他联系好了买车的事情。成交的那天,小朋友让杰瑞站在马路对面,他帮着把车推过来,又把说好的价钱150元钱拿过去。当杰瑞告诉沙拉这件事情的经过的时候,沙拉觉得有些蹊跷,小朋友为什么要让杰瑞站在马路对面呢?过了段时间,杰瑞骑着这辆自行车碰到了那个卖车人家的孩子,那孩子告诉杰瑞这车他卖了100元钱。沙拉得知此事非常感慨。都说以色列人很会做生意,他们一个小孩子从小就那么有经济头脑,别人的一个需求,他就能迅速准确地从中捕捉出商机。中国人说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沙拉在以色列体会到,那里的教育理念是-学会挣钱要从娃娃抓起。

  还有一件小事情对沙拉很有触动。她为了学当地的语言,想买一些学语言的磁带。她的一个邻居女友知道此事的时候,对沙拉说,你没有必要买原版的学语言磁带,我可以帮你录学语言的节目;于是,那个女伴就买来空白磁带给沙拉录好了学语言的节目,然后送了过来。女伴同时说:“你给我20元钱吧。”沙拉不解:“空白磁带不到5元钱一盒,怎么会要20元钱呢?”女伴给她上了一课:“我给你买磁带,还要跑去录,然后再给你送过来;这磁带里就不光是空白磁带的成本了,还有我花的时间、精力和交通费用。”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沙拉渐渐明白了,邻居们平时都对他们非常地友好,但是,遇到生意的时候,他们绝不轻易放过。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使沙拉逐渐学会了如何在那样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中生存下去。她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成为富豪的妈妈。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和奋斗精神,使他们更适应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在家里,她安排孩子们做事情,按劳给报酬。如果哪个孩子不愿做给自己分配的家务事,他可以不做,事情由其他的孩子做;但是,不做的人要给做的人报酬。她和孩子们做好的春卷,由孩子们轮流拿出去卖。做的人要凌晨三四点钟起来,但不用到外面去销售;而到外面做买卖的人,早上六点多钟起来就可以了,但在外面做生意却比在家里包春卷难得多,卖货的孩子得到的报酬也高一些。二儿子杰瑞说,他在外面卖春卷的时候,有时碰到赖皮,吃了春卷不给钱,他就一直跟着他,直到把钱拿回来为止。拿出去的春卷事先家里都说好了价钱的,如果不能把卖出去的钱数和剩下的春卷数与带出去的货对齐的话,差额就要用自己的报酬来补。沙拉要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当地社会

  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妈妈的苦心,也很努力很争气。杰瑞给我们讲了他创业的一些插曲。为了能挣够回中国上大学的学费,杰瑞做过许多的事情。比如,他把从中国带来的,和好朋友们寄给他的一些中国产品,像风油精、万金油、檀香扇、丝巾等,放到一个大包里。他上的中学是半工半读型的,上午上课上到12点。然后,他就背上大包,到市场里送点小东西给管理人员,在那里挤出一小块地方铺上红布,把他的货摆开来,买卖就开始了。卖到下午6点,市场要收摊了,他很快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然后去帮其他的摊主搬货,一小时15元钱。搬货还有另外一个收入,就是人家把觉得不太好的货,比如不太好的菜,送给他。这样他就可以复合地挣到几笔钱。还有一件事情更让杰瑞倍感挣钱的不易。他在一家面包厂做工,由于以色列特有的民族矛盾,有一天,工厂里所有的阿拉伯人全部被带走了,杰瑞成了留下来的唯一的工人,他一个人硬挺着连续干了50几个小时,干到后来,人影在他眼里变得重重叠叠的。当杰瑞用自己的钱,在母亲过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了一个镶有翡翠的戒指,并说要让母亲的每个手指都戴上戒指的时候,沙来感慨万千。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沙拉的长子以华和次子杰瑞先后挣够了自己的学费,分别回到他们的出生地中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了学业。回国之后,长子做了公务员,而次子由于巧遇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得以进入以色列国防部工作。

 

  沙拉在很早的时候,就给三个孩子们提过一个目标,她希望她的三个孩子能够给她三把钥匙:一把车子的钥匙;一把房子的钥匙;还有一把是放手饰的保险箱的钥匙。她认为给孩子提这样的条件才会让孩子有明确地奋斗目标,才会有上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也才会更加地孝顺母亲。说到这里,沙拉还引用了一句中国的老话“百善孝为先”。现在,她的三个孩子中已经有两个孩子达到了她的目标,长子和次子分别把前两把钥匙交到了妈妈的手里,而第三把钥匙,她至今还没有拿到。她的女儿妹妹,不想像母亲那样艰苦创业,她从小就特别喜欢黑色的奔驰车,还只有16岁的女儿给妈妈说,她将来要嫁一个大亨。女儿曾答应过,要给她一把装手饰的保险箱的钥匙,她觉得女儿自己给她这把钥匙不容易,但她相信女婿会给她这把钥匙的。对孩子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沙拉心里非常地坦然,因为她觉得虽然她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给孩子们巨额的财富,但她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们。

  沙拉自己也越来越适应以色列社会,她凭借熟练掌握的华语、英语和希伯莱语的优势,成为以色列一家国际著名珠宝公司的中国部经理。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熟悉的中国上海,只是她的身份是那家珠宝公司的高级管理者。

  沙拉一家的故事,他们的艰苦创业,和沙拉对孩子们特有的母爱,以及她的教育方式,都让我们听的时候非常地感动,也非常地受启发。我们的很多父母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不懂得怎么样培养孩子。沙拉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能非常准确地把握母爱与溺爱的界限。她知道培养孩子最主要的方面,不是给孩子什么,而是教会孩子怎么样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去争取什么。她知道她对孩子们的付出,要让孩子们明白那不是应该的,对于父母的恩情是要学会回报的;这既是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懂得的事情,也是孩子们人生的努力方向之一。这样,也才能让孩子们明白,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尊贵和不可动摇的位置;这样,孩子们才会尊敬父母。比起我们那些为了子女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父母们来,比起我们那些视子女为皇帝,在子女面前一副奴颜婢膝相的父母们来,比起我们那些老泪纵横地向别人没完没了地说自己的子女们如何不孝的父母们来,沙拉做得是不是更明智和聪明呢?

  在故事的结尾,我想起了杰瑞给我们讲的一个以色列人的生活片断。在以色列的垃圾箱周围,大都有一块收拾得很干净的地方,那里放着别人废弃不用的东西,其中有衣物等。放在那里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烫得平平展展的。杰瑞说,那衣服闻起来都有香味。这些东西是让需要的人免费去拿,他们一家刚到以色列的时候,就经常拿那里的东西。这种做法我觉得我们国家很值得仿效。我们国家偶然为之的献爱心活动不足以解决广泛意义上的生活困难群体的生活;将不要的东西整理好,像礼物一样的送人,这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可以让受捐助者非常自然和坦然地接受。我们要像资本主义社会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

 


名人家教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