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1933―1996) 中国数学家。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短期任中学教师后调回厦门士递杯椿粗吊 同时研穿数诊,1956年调入中国科l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主要研究解析数论,1966年发表《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著有《初等数论》等。
教子故事
陈景润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特的见解。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想成为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与众不同之处。陈景润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
教子点拔
一般来说,幼儿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是在成人影响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定条件下产生的。1岁前的幼儿还不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之间就可以看到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关系――道德行为的最初的形态。1到2岁儿童间的关系主要有:
不良的相互关系:攻击性的动作,如夺取玩具、打小朋友、骂人等;防御性的动作,如哭等。
良好的相互关系:情绪上良好的游戏;共同游戏,如使用某些玩具大家一齐玩;配合其他儿童,帮助其他儿童。
在家庭早期教育中,防止幼儿不良的相互关系、培养与巩固良好的相互关系是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方法主要是:对幼儿好的行为,父母做出愉快的表情,说”好”、“乖”;对幼儿不好的行为,家长做出不愉快的表情,说”不好”、“不乖”。这样,孩子就在父母和成人的态度中得到体验,巩固好的行为,防止与克服一些不好的行为。对幼儿说道理往往不奏效,讲道理也常常是”好”、“不好”,“乖”、“不乖”之类的简单评价。最初的道德判断,3岁孩子已经能分为两大类,即好人和坏人。还应指出幼儿只有一些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萌芽的表现,对他们不能做过高的估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因为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是不稳定的,需要成人经常加以鼓励和督促。例如:当孩子见别的儿童折花时,他正确地提出警告说:“妈妈说的,折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折起花来。因此,对幼儿经常地、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用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幼儿注意的范围也是相当广阔的。这时不仅有众多的自然现象引起他们注意,而且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他们生活周围的好多现象也可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对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比较熟悉的和诱人的、鲜明的事物容易注意。所以,我们在组织孩子学习和活动时,从内容到方法上,都要力求颜色鲜明、新奇有趣、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培养其有意注意,达到学习和活动的目的。学前期儿童的注意很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而转移,因而家长在组织孩子学习与活动时,要善于排除不必要的外界事物的影响,以便保证学习和活动顺利进行。要注意的是,让学前期孩子长时间的从事某一活动是不适宜的。
对于空间和时间概念,幼儿也是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掌握的。例如,问孩子”什么是下午?”孩子会说:“吃过饭,睡完午觉,就是下午。”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依靠直接经验。因此,比较抽象的时间空间概念的掌握就比较困难些。如,孙子成成跟他妈妈到爷爷家来串门,爷爷问:“成成,你爸爸怎么没来?”“爸爸去姨姥家了。”“什么时候去的?”“后天去的。”(实际是昨天去的)显然他是不懂“后天”的涵义。幼儿不会分析事物的内部涵义,不会分析语言的转意或寓意。针对这个特点,父母要特别注意正面引导,不要讲反话或讽刺话。
家长或父母们应了解、知晓这个规律,从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和现状出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的效果。
教子小径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以民主对待为重,以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
教子名言
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只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布鲁尔・卡特
儿童的其他嗜好应该小心地控制,但是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 ――洛克
好奇心是强有力的智能最为持久的特征之一。 ――塞.约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