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1903-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个精力充沛、乐观向上,喜欢社交的人。邓文明乐于同人交往,在调解地方争端时处事公道。在家里,他严格而又谦和。他对孩子们的训诫是严厉的,但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仍愿意倾听他们的陈述。邓小平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 --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
在邓小平还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到一个老式私塾接受教育。两年以后,邓小平七岁时,转到一所新式小学就读。他从早期起就学习了现代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并且学的是白话文,而不是过去一直使用的文言文。邓小平儿时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们玩游戏,而且学东西非常快。他读书只朗读三遍便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来。他也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违反传统道德的,做了会受到惩罚,他还是无所畏惧,照样去做。
邓小平8岁时,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同学因为妹妹生病又无钱看医生而急得哭了起来。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一走进教室,就立刻跑到那位同学身边,悄悄塞给他5块银元。这5块银元是邓小平从父亲的钱箱里偷偷拿出来的,在当时这笔钱可以买到500斤谷子,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过了好几天,邓文明发现钱箱里莫名奇妙地少了5块银元,非常生气。他把全家人包括佣人都叫来打算彻查此事。父亲还没开口,邓小平很自觉地站了出来,并主动地把一根棍子递给父亲。邓文明以为儿子拿钱去乱花掉了,一生气顺手接过棍子就把邓小平打了一顿。邓小平一声没吭地挨完了打,父亲见状,也渐渐消了气,并觉得事情很蹊跷。他把邓小平找来,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邓小平这才把事情原委详细地告诉父亲,他说:"同学的妹妹生了很严重的病,他家很穷,没钱看大夫……"还没等小平把话说完,父亲就把他拥在怀中,高兴地说:"儿子,你做得对,父亲错怪你了。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你一顿。但是为什么我惩罚你的时候,你不把事情的原委早点告诉我呢?"小平说:"我的行为还是属于偷窃,您告诉过我,小偷是应当受到惩罚的,所以我应该挨打。"父亲摇摇头说:"儿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很诚实,这是对的。但是,遇到了急难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亲,那就不对。你要拿钱帮助同学,应该先跟父亲说。"小平点点头。父子俩相视而笑。
不久,邓文明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把他送进广安城新成立的中学。几年后,这个有远大抱负和爱国心的父亲把儿子送去法国"勤工俭学",从此,邓小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关心他为什么犯错吗?你会追究原因吗?当你发现错怪了孩子时,你会向他道歉吗?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给孩子道歉那不是会让自己威信扫地吗?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呢?实际上,向孩子道歉是在向孩子表明,你尊重他(她)的情感,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应当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邓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既表扬了儿子,也指出了儿子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作了自我检讨,给儿子作出了一个表率。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异常巨大的。
当然,父母弥补自己过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或者与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等等。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优秀,很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