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点:难以承受的教育高花费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成为中国家庭面对的主要困难之首。特别是农村受访者对“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的感受比城市受访者更为强烈,高出13个百分点。

  小学捐资助学费传出12万元“天价”

  广州小学招生报名近日开始,因教育部门打击择校力度的加重,捐资助学费又涨,“省一级”小学要收六七万“择校费”,还上不封顶。此外,外来工子弟学位日益紧缺,为一个报名名额,家长挤破头也难进。

  对于非地段生而言,捐资助学费是他们进入知名小学的通行证。由于小学的名气不同,捐资助学费的数额也不一样。以天河区为例,华景小学需要3.5万元,棠下小学需要1.2万元。至于越秀区的知名小学,数额已达到4~6万元,某名校的捐资助学费还传出12万元的“天价”。

  80后父母宁做“丁克”不做“孩奴”

  一项调查表明,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标准学制为19年,按2002年各学级的实际水平计算,将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共需投入130551元,其中国家投入45078元,占34.5%;社会投入5689元,占4.4%;个人投入79784元,占61.1%。

  物价高涨,教育经费更是水涨船高。如今三十而立的“80后”甚至因教育经费高居不下而选择做“丁克”,也不愿做“孩奴”。“80后”的众多独生子女深知责任的重大,所以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先准备好一笔资金以作养育经费和教育经费所用。

  教育要重温“家常便饭”

  黑龙江的一份调查显示,子女教育累坏了七成家长,祸根就在“钱规则”。高等教育学费高不必多言,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在实行全免学费之后,很多地区也是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教育是人生的“重新洗牌”,如果因为教育费用的门槛越来越高,普通家庭早早出局,那么这种焦虑感难免影响社会稳定、家庭和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过精妙的譬喻,中国教育的计划必须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反对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少爷教育”“小姐教育”“书呆子教育”。

  温总理提出要办“穷人教育学”。20世纪上半叶,晏阳初、陶行知的“平民教育运动”,今天也有必要再次拿出来温故而知新。教育必须是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弱势人群的平民教育,一种“粗茶淡饭”的教育,因而也是“家常便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