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高管李先生是个“工作狂”,同为80后独生子女的太太经营着一家美容院,作息时间也不固定。他们的女儿甜甜从出生起就一直放在姥姥姥爷家,如今已经4岁。甜甜妈通常一个星期回去看一次孩子,而李先生因为频繁出差,常常是一个月才能见上孩子一面。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很多像甜甜爸妈这样的“独一代”家长选择把“独二代”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近期天津市的一项“独二代育儿现状”大型调查显示,有60%的“独二代”被“独一代”“全托”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周末才被带回家和父母团聚。
隔代教育为数众多
据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88.9%由祖辈教养;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已占到总数的一半。
城市隔代教养比例不断攀升,和近年来城市家庭“独生子女父母”现象有关。随着70后、80后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他们已成为我国第一代“独生父母”,家庭教育也随之进入“独二代”时代。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里,第一代独生子女多数没吃过什么苦,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照料他人经验,孩子降生后不知所措;而“4-2-1”的家庭模式也使得老人更加珍惜孙子孙女,加之他们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很自然地将照顾这唯一的“希望”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习惯性地包揽了本该由年轻父母承担的一切,这也从客观上促成了一些终日忙碌的“独一代”对自己的孩子“大撒把”,最终将养育下一代的重任转嫁给了祖辈。
父母放手孩子问题多
不可否认,老人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具有很多正面的影响: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悉心照顾孩子;而且,由于他们经历和经验丰富、生活压力比年轻人小、心理会更放松,心态也就更平和一些,对孩子自然更有耐心,愿意倾听孩子、与孩子交流,一起分享生活与成长中的快乐。
然而,与父母的亲子教育相比,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地会有差别,对“独二代”的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弊端——
重养轻教孩子任性
在“独二代”面前,很多老人、包括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也都没了原则,有求必应,事事迁就,“重养轻教”、甚至是“有爱无教”,忽略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现象极为普遍。在教育方式上,老人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忽视引导孩子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孩子的户外活动和同伴交往也比较少。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对其健康成长不利。
“独二代”疏远“独一代”
不少“独一代”很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往往在孩子上学后,有意识地花些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但是,由于学龄前的六七年时间,他们很少和孩子在一起,错失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最佳期。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致使他们从感情上不愿意接纳父母、当然也就不能接受父母对自己已养成的某些习惯的改变,尤其不能接纳父母对自己的批评,稍不如意孩子就大发雷霆或顶撞父母,两代人的“战争”逐步升级,有的还会上升为“肢体冲突”,闹得一家人都不高兴。
“独一代”和子女的冲突或疏离在“独二代”家庭中并不少见,被娇惯了的孩子非但不听从父母的管教,甚至会认为父母不如祖辈对自己好,对父母反而感情冷漠,其结果是“独一代”管不了“独二代”的尴尬局面往往令亲子之间关系紧张。
造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妈妈要求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孩子还没动手,奶奶先代劳了……这是很多“独二代”家庭中经常出现的场面。当不少“独一代”参与教育“独二代”时,却发现祖辈家长对孙辈教养的主导态度是“疼”孩子,而不是“管”孩子,其教养方式缺乏理性;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与老人的是对立的,老人或因不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处于一种典型的多头领导状态——即被爷爷奶奶管、又被爸爸妈妈管,但却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教养制度,这种多头领导常常会将幼小的孩子置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中,容易使孩子形成多重性格。
实际上,“独生父母”一方面依赖于老人照顾自己的“独二代”,另一方面,又对隔代养育的效果不满意。这是一种很无奈的局面。
“独一代”应担当起育儿主角
有教育专家称,隔代教育正造就大量城市“留守儿童”,“独二代”看似正享受着“4+2”的更多人疼爱,其实由于父母最直接养育和教育的减少、隔代托管教育的增多,“独二代”恐将比“独一代”更“独”。因此,即便“独一代”再忙,也要担当起育儿的主角。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在教育孩子上两代人出现分歧,年轻父母应该抓住老人“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契机,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改变现状。她说,年轻的父母有义务把科学的教育理念普及给孩子身边所有的人,特别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老人。激活孩子自立自理的主动性、激活祖父母对教育的热情和他们潜在的教育资源。在这方面年轻人要花点心思,比如可以先说通家里的一位老人,利用了“老人和老人更容易达成共识”的特点,为传递自己的观点找到了一个桥梁。
鲁杰认为,隔代教育既然不可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年轻父母应在化解两代人的育儿冲突方面唱主角,孩子是自己的,教育孩子理应是自己的责任。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学习做父母方面要“奋斗不息”,掌握新东西;通过看书、上网、到家长学校学习、和家人交流等手段,真正理解孩子、理解老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老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此,在孩子面前全家人就不难发出“同一种声音”了。她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参与得越多,就越容易“遥控”祖父母,老人也就越能心甘情愿地配合年轻人,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
同时,作为聪明的祖辈,应该帮助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多交流、多沟通。“聪明的祖辈应多提醒子女,多久没带孩子出去玩了,多久没跟孩子谈过心了,督促子女常跟孩子互动。”祖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客观规律,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需要家长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如2~4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5~6岁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和伙伴交往,7~10岁,学习生涯开始阶段,家长可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兴趣,培养特长,个性健康发展,为智力飞跃作准备等。
父母的亲子教育好比母乳喂养,祖辈教育则是辅助的人工喂养。祖辈在对第三代养育中合理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不错位、不越位,擅用其长,以避其短,将两代人的两种教育优势互补,才能使孩子受益。(记者陈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