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作为人父人母,回头儿时,那时的我们希望如何被对待,今天,我们就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更适合的方式教育他们成长、成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网络授课时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爱心,然而,他们之中有很多人焦虑了:“快开学吧,再这样下去我要抓狂了!”不知在看的各位是否有同感,哪怕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这里我特别想问一句:“难道孩子回学校了,您就不用焦虑了吗?”
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家长恶狠狠地对孩子说:“我管不了你了,去学校让老师管吧!”
家里,父母二人、一个孩子,教室里,一位老师、四五十个孩子。
试问:仅凭老师一己之力,她要如何面面俱到,把每一位孩子教育成家长您想看到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跳水皇后”郭晶晶曾坦言:只有我能将最好的留给孩子。
在她这里,没有动辄几百万的教育经费,更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就该被娇惯的豪门理念。她只要有时间就会自己带孩子,每天接孩子上下学、去学校开家长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她还说: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所以,我想说的是,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回到家后他表现如何?取决于我们的家长朋友如何去做。
家校共育,学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家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核心是营造共同体文化。只有学校和家长的理念协同,才能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展现孩子更好的一面。
那么有人问了,什么才是理想的家校共育,我觉得有这两个方面——
一、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家校共育理念的一致性,需要学校为家长提供层层保障,也需要家长的周密配合。比如疫情期间,学校借助“钉钉”开展空中课堂、作业提交等,家长则需实时监督孩子的完成情况。
除此,学校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专业领域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解课堂外的知识,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大脑,而且有助于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
每月的《红枫林》,也成为家校共育的良好平台,它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学校的文化、了解我们的孩子,从而愿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
二、畅通交流渠道小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清北梦,而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过:我们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内卷时代,教育也被内卷了,孩子们面对的不只是课堂上、作业上的压力,还有同学间的、家长间的“无聊”攀比。此时,当家长焦虑、不安,甚至无所适从,可以通过微信、QQ等及时与老师、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家校互访”也可借鉴,让老师走进家庭、家长走进校园,家长、老师同频,孩子受益,从而实现和谐双赢的愿景。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每个孩子都不单独属于某个家庭、某所学校,而是属于这个社会。所以,家校共育,育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他自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