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教育收费话题是不折不扣的流量大热门。只要事关学校收费,甚至还来不及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吃瓜群众已经群情激愤,争论和口水迅蔓延。
前不久,武汉某学校2300元的校服套餐被网络曝光,套餐里的礼服、呢大衣、冲锋衣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没几天,深圳某小学为了减轻书包重量,学生统一定制使用轻质减负书包。五位一年级学生背的书包跟定制的不一样,校长给予教育,也在网上引起了两派意见的大争论。
一个好的家校关系,会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互动。家校双方互为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现实中,不少家长为了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某种技能,不惜一掷千金。到了学校收费问题上,哪怕是正常的收费行为,也有让有的家长炸毛。这种困局该怎么破?
教育收费,自古有之《论语·述而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十条干肉。孔子重“礼”,要求学生初次见老师时,要拿十余条干肉作为学费,也就是“拜师费”。
这种拜师礼被沿用下来,直到清代,私塾先生还会把“拜师礼”叫“束脩”。
《红楼梦》也写到过:“(薛蟠)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
可见,贵公子薛蟠读书,也是要给老师交学费的。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不等于免费教育,国家只免除学费,其它的费用还得交。
打个比方,我们打一款游戏,或者看一部动漫,除了必要的购买使用费用(当然也有免费的),还有很多周边产品,是需要另外付费的。
提起收费,家长为啥一言不合就炸毛?在不少家长心目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学校花费的钱并不多,跟养孩子每年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花费相比,不说九牛一毛,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实际上,学生最主要的花费,在课外的各种培训、提高课程上。不少家庭为此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1.教育成本太高
学校相关费用一般来说,学生每学期报名时,一次性交清教育部们核准的资料费,伙食费,和自愿购买的“学平险”等。高中学生的话,还有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
笔者孩子读小学,每年资料费、午餐费、保险费几项加起来,不到千元。此外还有少量临时性费用,算下来也不多,家长完全无压力。
随着考试题目中开放性知识考核力度的加大,每学期购买课外读物,参加研学旅行也成了必要的开支。
还有一些学生在校必须的开支,比如购买校服,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等,都需要或多或少的费用。
虽然订购学生校服时,告家长书写着“自愿订购”,但哪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集体活动中成为“另类”呢?
课外培训费用这些年,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给学生减负,可事实上家长却不愿意、也不敢给孩子减负,害怕万一耽搁了孩子,只能“悔恨终生”。
前不久,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不少家庭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在补课、兴趣班等方面花费巨资,数额远远超过学生在学校所交的费用。
难怪有人说,现在养孩子简直是在“烧钱”,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成长,样样都得钱“堆出来”。
2.家庭经济状况不同
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地域差别明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各异,在承担孩子学习生活支出时,每个家庭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有的家庭倾尽全力花几百万买老破小学区房;有的家庭不动声色地把孩子送进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也有的家庭,面对每一笔缴费都会深感压力。
在对待学校收费问题上,有的家长敏感而充满怀疑,也是事出有因。
3.家校关系的不和谐声音
面对孩子教育投资,不少家长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如果再有来自学校方面的任何收费,那简直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听见收费就炸毛,也就不足为怪了。
2017年,武汉一名家长因质疑学校老师推荐学习用品收费过高,被老师踢出家长群,引起热议。 今年上半年,山西某学校组织春游(研学旅行),两位家长嫌收费100元太贵,不仅不让孩子去,还在家长群发泄情绪。主管领导一气之下,片区七所学校的春游被取消。最近发生的武汉2300元校服套餐事件,深圳小学生“减负轻质书包”事件,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被家长非议等,与其说由收费引起,不如说是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所承担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的爆发和释放。
思考:如何让家长不再为收费炸毛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长和学校本该是最好的同盟者。而教育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容易使家校关系出现不和谐声音,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
怎样才能让各项必须的收费更合理,更得家长心呢?
1.政策制约
早在2014年7月14日,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教育部颁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也就是通常说的“六条红线”。
这些年来,许多地方性的禁止教育乱收费制度先后出台,红线越画越多,越来越具体。
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收费问题,从来不曾放松过监管,促使学校和广大教师恪守师德、廉洁自律,避免踩踏“红线”。
2.程序透明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开展各类涉及收费的活动时,由校方策,第三方承办。各项活动经费公开,收支一目了然,同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管。家长们应该可以放心了。
笔者孩子所在的学校,遇到一些事关孩子学习成长的必要支出时,由家委会等组织负责宣传、实施,收取费用,深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3.社会监督
除了教育部门核定审批的收费项目外,一些需要征得家长同意的收费项目,由家委会、家长代表进行监督,保证收费合理、规范、透明。
结束语随着多年来国家对教育收费问题的规范和监管,大多数领导和老师,对政策“红线”都怀着敬畏之心,不敢也不会去轻易碰触。
学校有责任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家长在教育收费问题上产生误解和疑虑。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应该相互理解信任,减少误解与怀疑,共同为培养好下一代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