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孩子们关于老师的抱怨:
我们数学老师太凶了,我一点都不喜欢他,也一点都不喜欢数学!
这个英语老师上回批评我了,让我很没面子,我再也不想上他的课了!
因为一位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况尤为常见。
出现这种情况后,孩子会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无心听讲,感到无精打采,对不喜欢的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也是不以为然,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有些孩子,甚至会从最开始的讨厌一门学科,发展到最后的不去上学。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01
共情孩子,做好孩子情绪的疏导
一般来说,孩子不喜欢某位老师,一定是老师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让孩子的心里不舒服,由此产生了抵触和厌烦的情绪。
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一定是需要去释放情绪的。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一味的讲道理,批评孩子不对,说老师这样也是为你好等等这类话语,只会更加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对老师的抵触也会加深,对问题的解决不会有丝毫的用处。
曾经听一位心理老师说过她与孩子之间的一些有趣的片段,其中有一段记忆深刻。
孩子因为一些事情在学校受到了批评,回到家闷闷不乐。
这位老师看出了孩子的情绪,便耐心的询问发生了什么。
孩子当时正处在气头上,脱口而出:那个老师简直太sb了!
朋友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怎么能说脏话呢,还是骂老师,这么做是不对的。
但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她知道此时孩子正处于情绪发泄的阶段,便迅速的转变了战略,不但没有指责孩子的“出口成脏”,还和孩子一起吐槽。
“能跟我说说你们老师怎么sb吗?”
孩子滔滔不绝的说了很多,朋友也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奇怪的是,说完这些,孩子自己就好像松了一口气,心情也好了很多,跟平常去一样去写作业了。
这种接纳孩子,引导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孩子释放自身的消极能量,还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弄清楚事情的经过,以便有问题及时解决。
02
家校沟通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需要协同作战
教育是双向的,孩子的成长除了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外,家长的配合、协调也至关重要。
对于目前的教育环境来说,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老师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情况,此时遇到问题,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则至关重要。
近些年,因为教育问题,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各种原因先暂且不谈,但是家长和老师的冲突,最后买单的,一定是孩子。
如果孩子谈及对老师的偏见和不满时,家长先别急着评判孩子,也先别急着给孩子“出头”,可以先跟孩子达成“战略联盟”。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分析,老师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老师的偏见,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多一些?还是真的是老师的某些言语或行为伤害了孩子?
老师的批评或指责,有没有哪些是自己的确做错的地方?
家长的这些深入了解,不是为了消除孩子对老师的负面印象,而是有助于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客观上来讲,引起师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孩子和老师的个性和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彼此解决和接受能力的不匹配,都会造成矛盾和隔阂。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就很喜欢“欺负”性格内向的老师,而有些孩子自尊心强,性格腼腆,老师的一句批评就有可能会伤害孩子,让孩子觉得“颜面扫地”。
或许,老师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衣着随意,言语偏激,这些本来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因为青少年的思维具有片面性,很容易让他们将这些个别问题去扩大化。
所以家校冲突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家长从中多了解,多沟通。
家校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如果双方能够彼此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知道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家长和老师才能有合适的教育方式。
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这才是让孩子真正受益的方式。
03
任何时候,坚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如果经过了解,老师的确存在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坚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除了鼓励孩子向老师提出建议时,家长也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去和老师沟通、交涉,建议老师能够做出改变。
如果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方式,的确不适合孩子的发展和性格特点,家长也应该权衡利弊,必要时可以考虑转班甚至转学。当然这些都需要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去和孩子一起去沟通、决定。
青春期的的父母既要学会得体的退出,又要在孩子遇到风暴时成为孩子的港湾,让孩子有一个肆意发泄情绪、释放自己负面能量、重新恢复力量的安全空间,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任务,真正的走向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