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个姓孩子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针对个性孩子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和心理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 然而,在现今的教育当中,有些孩子在能力、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与我们所期待的个性所不同。                 

  通过平时工作的观察,我发现个性孩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孩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家长一味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有些孩子的表现就是:老师面前装乖,父母面前争辩甚至耍赖。

  2、集体的排斥。这一类的孩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起冲突,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做小动作……久而久之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年龄不大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同时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又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是很迫切的。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在不耐心的情况下就是一顿痛打。长期下来,使孩子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下面我就针对这样的孩子应该采取如何的对策谈谈: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们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监护,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们,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们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们的家庭入手。

  首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另外,还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二份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

  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促进转化。

  有句老话:人无完人,但一个人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虽然这些孩子经常犯错误,但他们依然有向上的愿望,身上仍然有很多“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掘他们这些向上的方面,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教育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们的缺点,他们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们一起玩耍,如果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这一类孩子来说,只有信任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他们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们老师要耐心对待他们的错误。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这些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他们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他们的个性转变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不应该是空洞无物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帮助,生活的关怀、照顾,就像呵护幼苗一样扶持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就告诉我们,师爱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爱,方能收到应有的徐某效果。这些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尤其是对孩子人性的塑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亲子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