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赢家前程”版刊登了《中考后,孩子整天呆在房间不出来》一文后,记者的电话几乎没有停歇过,其中有打电话来帮金某出主意的老师、心理医生及其他读者,但更多的是家长,他们并不是来出主意,而是家里也有和文中提及差不多的孩子,想通过“赢家前程”得到帮助。
其间,记者最大的感触是:“现在的学生问题为何如此多?”在与家长沟通时,记者也和他们探讨了这一话题。以下是三位比较典型的家长的看法,虽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但他们的一些看法也许值得许多家长和老师注意。
建议学校在初中就开设心理课
“建议学校在初中就开设心理课,这个课程不需要很专业,但可以给孩子一个倾诉或释放压力的机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他说,如果学校开设心理课,老师在平时能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也许他的孩子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这位先生的孩子曾因不能承受学习压力,不得不在高考前一个学期住院接受心理治疗,放弃高考。他为此痛哭了好几天。他告诉记者,以前他总以孩子很自觉、学习很用功而自豪,却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学校也这样,等孩子真的病了,还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和心理医生多次沟通后,我才知道其实孩子的心理在初中时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是我们一点也不知道,老师也没注意到这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这位先生告诉记者,据其了解,大部分初、高中都没有开设心理课,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都是自我调节,大部分孩子也许都能成功地自我调节,而也有些像他孩子一样的学生,没能走出这个沼泽,以致越陷越深,最后成病。
“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了,致使老师只知道抓学生的成绩,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位先生说,孩子病后,他接触了大量的心理专家和心理知识,现在他明白了心理疏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他强烈建议学校开设心理课(初中一周至少开设一节、高中一周至少开设两节),让孩子有个倾诉的空间。
老师尖刻的话语伤害了孩子
“因为那位老师的话伤了她,我女儿到现在对那件事情还耿耿于怀,而且越来越忧郁。”上周二,金华市区的严女士打电话来请求记者帮其找一名心理咨询师开导开导她女儿。
严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原本很开朗,很阳光,但初二的第二学期,由于一件事情被老师批评了,当时老师说话比较尖刻,没想到女儿竟因此被“伤”。从那以后,变得越来越忧郁,也越来越偏激,老师有一点不好,就认为老师变态。尽管,她多次找女儿谈,告诉她这是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件小事情,让女儿把事情想开点,不要太偏激,但沟通非常困难,也没什么效果。现在,她要和女儿说上话都比较困难。“没想到老师的话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电话中,严女士一遍一遍地感叹,“老师的话,怎么就让我那个开朗、阳光的女儿不见了呢?”
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
“去了杭州等地,和一些心理专家沟通后,我才知道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尽管兰溪杨女士的孩子才11岁,出现的问题与金某孩子的一些表现并不一样,但她还是打来电话与记者探讨了自己的看法。“我的儿子每天开口就叫我‘贼婆’。”杨女士告诉记者,儿子每天从早上开始就叫她“贼婆”,且许多行为很不好,在学校里问题也很多。后来,经杭州等地一些心理专家鉴定,诊断为多动症。而在和专家探讨的过程中,她才知道孩子之所以得多动症,和她在怀孕期间心情比较急躁及生活中她的一些言行有关。像孩子开口闭口就叫她“贼婆”,与她几年前,被几个女人偷了钱,她在家里多次提起这事就骂那几个女人“贼婆”有关。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有很大关系。”杨女士告诉记者,为了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她带孩子去看了很多心理专家,也参加了一些有关孩子心理方面纠正的集中训练营,懂得了许多心理方面的知识及纠正方法,她希望能和更多的家长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