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概述及背景:
王XX 高一年级(入校一个多月的新生) 性别:女
每周学习时间:30-50小时 每天睡眠时间:5小时左右
健康状况:失眠多梦 个性自我评估:抑郁内向
学习状态自评:一般 目前的情绪状态:脆弱
6个月内发生的主要生活事件:考试紧张,与同学有矛盾,思念父母。
家庭关系:很和睦(特别强调“很”字)
情况概述:
来访者的表现:谈话显得比较被动,大多数情况是由咨询员询问得来,面部表情大多数时候都显得比较忧郁,爱埋着头。
来访时的内心感受:觉得很累、很孤独,有点恐惧和害怕,害怕在学校呆下去;很想家,想回家,认为家中很快乐、很温馨,现在她一个人在外面,而本市的同学至少还可以和父母多呆三年。
学习状况:现在和班上的同学比较,学习不再是最好的,有学习压力,原在初中时成绩最好的科目,现在只是中等水平。
人际交往现状:在学校不愿主动和人交流,和同学在一起主要是点头问好,然后就无话可说;班上无人主动和她交往,她不舒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主动关心她;她问同学问题,同学也总是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敷衍她,这让她感到很伤心,因而她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
问题分析:
来访者一开始便叙述她是如何地想家。远离父母、远离故乡,想家是很自然的事,但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时间已经足够让一名新生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冲淡对家的思念,但她想家的强度仍然有增无减,笔者认为应该是另有原因。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家庭中有令她牵挂的因素,另一种就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她的家庭很温馨,这就表示没有任何令她牵挂和担忧的家庭变故。
从描述的状况分析,她还没有很好的融入现在的集体,是在通过对家的怀念来排斥学校生活,补偿心理的失落。属于人已经进入了新环境,而整个情感状态还停留在原有环境中,不能接受突兀的环境改变,不能接受自己所处地位的改变。而由于初中长期的被动交往,使得她交往的主动性不够,面子观念强,缺乏交往技巧。
辅导策略与过程:
在经过上述分析后,我间隔一周采取了以下辅导策略:
第一次交谈:让其宣泄倾诉,实现情绪的释放;告诉她这种情况发生在很多新生身上,尤其是过去各方面比较优秀的新生,让其产生“原来这样的问题不只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的普遍感;让她明白这种状况是能够改变的,增强她的信心;鼓励她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举了几个积极暗示发挥作用的例子。
第二次交谈:讨论和分析由初中到高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促使她更全面地认识环境和自己;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在交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合理的认知进行认知改变。
第三次交谈:检查认知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她完成得很好;巩固认知:寻找学校内老师和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自信训练:寻找自身的优点与长处,肯定自己;布置作业:和老师、同学各进行一次主动的交流,对这次交流情况作记录。
第四次交谈:介绍交流情况,给予一定的点评指导,侧重于鼓励;制订学习计划;制订人际交往行动计划;教给人际交往的技巧,进行人际交往的角色扮演。
第五次交谈:鼓励她参与班级活动,主动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和她商量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步骤。了解她对咨询整个过程的感受,让其明白咨询的整个过程都是她自己在帮助自己。鼓励她今后主动克服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后冷静思考,寻找对策。
结果与思考:
准备结束咨询时,她告诉我:她已经能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就象初中时一样。
临出门的时候,她说:“黄老师,真对不起,耽误了您的时间!”我立即纠正她“不,我很快乐,不仅是看到你有了笑容,还因为我从你这儿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她的回应让我有了更大的安慰:“黄老师,能和你交谈,我也觉得很快乐!”
专家点评:
远离父母,异地求学,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能够及时调整的学生很多,发生困难的学生也不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学生往往会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回到记忆中,或者回到想象中是他们惯用的一种应对方式。从该生的情况看,回避和同学的接触,是否是她自卑的一种反应呢?因为她在初中的成绩较好,别人都主动和她交往,而现在却与同学有矛盾,考试也很紧张,学习时间很长,睡眠时间太少(5小时)。她的评价标准也存在问题,即在她的观念中,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赢得同学。对适应环境变化有困难的同学,一方面要找到影响他们适应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找到主动适应的方法。应该说,该辅导老师把这两个方面都关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