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作文的兴趣与习惯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生就会不待老师督促而自觉的去“历练”,因此,养成作文习惯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从兴趣入手,有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从点滴做起――勤

  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勤写。写的训练不能仅局限于写作文的时候,平时每天都可进行。一字一句,只要表达恰当,老师就当堂表扬鼓励,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书面回答问题、编写阅读提纲、归纳段落大意、评论文章的开头结尾、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写读后感,写日记等等都是写作训练。写这些文字时,学生要经过自己的紧张的思考活动,经过分析、思考、抽象、概括等过程,再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形式的训练每天进行,从点滴开始,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于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即使是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他们就会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获得写作的自信心。

  接着,我们就有意识的加强作文训练,一开始在数量上做文章,目的是让学生不感到写作文是负担。作文写的多了,学生原先写作文时的那种心理紧张程度逐渐降低,焦虑感逐渐消失,疲劳感也相对减少了。此时,写作习惯初步形成。接下来着重在质量上下功夫。

  二、 养成与矫正――严

  习惯有好坏之分,一部分学生在过去的学习阶段已经形成了不少不良的写作习惯。教师要运用强化手段,对学生的联系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首先是养成教育,标点符号和书写格式着重起始训练,从逗号、空格、转行开始训练。每次训练提出一个要求,如能达到目的,教师就给予高分,运用激励机制,唤起他们的“内在激励”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编写写作提纲的训练则从编写阅读提纲着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写一篇文章,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换句话说,是怎样一步接着一步想的?如果能够自觉的注意思路的开展,对读和写都有很大的好处。”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先理清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的脉络,然后指导他们从作者的思路发展过程中学会写作技巧,仿照阅读提纲的编写,编写写作提纲,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训练时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集中训练时,教师先示范,出题目,编提纲,写作文,教会学生方法。以后的训练就可以分散到每次作文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写提纲再写作文,作文成绩中也包括提纲的成绩。一年下来,学生基本上养成了不写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作文时则严格控制时间,要求当堂完成,下课即收本子。如此反复训练,以形成一气呵成当堂完成作文,又能不断修改的习惯。实践证明,训练时严格要求,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

  三、目标与计划――明

  写作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但训练不同于机械的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因此,训练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计划既指每学期的每堂作文课都有明确的重点和要求,更包括整个中学阶段都有作文教学的全盘计划,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要和全局联系起来。设立目标时要把目标分解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从小目标抓起,在规定的时间内逐一完成。每个学期都建立作文序列训练计划。这样训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帮助学生打好作文基础。同类的作文反复训练,学生从不会到会,从写得不好到写得较好,这对他们的写作习惯的形成大有裨益。

  四、以趣启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除了在训练过程中贯彻激励机制外,我们还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作文的题目最好是关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喜闻乐见的事,或者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人或事。学生写起来素材多,积极性高。另外,平时生活中,指导学生细心观察。魏书生说过:“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身边不是缺少乐趣,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乐趣的能力;我们不是缺少丰富的深刻的哲理,常常是我们自身缺少发现丰富、深刻的哲理的能力。”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对于一般的环境,也能看出许多许多值得写、值得讴歌的素材来,他会充满了写作兴趣。我们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逐渐爱写作文,写作成了学习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从培养兴趣入手,坚持不懈,学生乐于写作,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亲子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