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的人,更受人欢迎

  低自尊的人,更受人欢迎

低自尊的人,更受人欢迎

  总会有些人会把走进另外一个人的世界,变成让另外一个人走进他的世界。当遇到跟他价值观不一致的人的时候,他会不自觉的评判,然后想改变并控制对方。比如说,有个同学说到她就是不愿意付出也不想付出,只想索取。然后跟她搭伙的同学就会表现出不屑和控制,就想让她明白:人就应该学会付出、懂得感恩。

  我会提示这个同学:为什么她会害怕付出?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她对付出都害怕了?她此刻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这类人在生活中也会呈现出同样的姿态:控制欲强、自尊心强。

  在他们的两性关系里,也会表现出这种姿态:当伴侣跟自己不一样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理解他为什么如此,而是要急着纠正他。我们课里这个同学,她老公爱拖 拉,不守时。每每如此,她就焦虑的不行,经常大吵特吵。她坚持信奉着“人就是应该守时”、“人就是应该为工作负责”,然后想把老公也掰成这样。虽然她每次 都失败,但屡败屡战,乐此不彼。

  我会引导她去发现她的自我中心,她会表现出一点点羞愧感。然后问我怎么办的时候,我会直接告诉她,每天对自己喊30遍:我是你的仆人,我的存在就是为你服务的。

  她会说,受不了。

低自尊的人,更受人欢迎

  凡是感到受不了的,都是触动到了你的情结。你有伤疤,才会一动这个部分就疼。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能屈能伸,能高能低的,这才是平等。可是很多人理解的平等却成了:有时候我们一样高,有时候我比你高,但决不能允许我比你低。

  这个部分就是自尊。他们会感觉,如果我为你服务,以你为中心,跟你道歉了,我就感觉没有自尊了。

  他们在工作关系里也是这样,受不了客户的趾高气昂、挑剔,经常有“劳资还不愿意伺候你”的感慨。有时候我会很感触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会发现在 工作中那些混得不怎样的人,自尊心格外强,恨不得全世界都以他为中心。那些成功人士却多是谦和、宽容、能以别人为中心。成功更多的是拼的是人格,而非机遇 和能力。一个人活得穷苦,跟他的可恨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亲密关系也是如此,自尊心强的人会把亲密关系处理得一塌糊涂,被出轨、被不负责任等,当一个人在把 自己当成受害者的时候,通常是他在关系里做了很多让对方窒息的事。

  无论是亲密关系、普通人际关系还是咨询关系,最怕自尊心强。自尊心强的时候,是无法理解他人的。那时候你只关注自己,没有别人。

  控制欲强也是一种自尊心强,因为他要把别人都变成他那样,来证明他是好的是对的。不要说你本来就是对的,哪有什么一定和必须。

  一个人所以自尊心强、控制欲强、不能理解别人,是因为他无法走出自己的自恋。因为他需要很多外在的配合和证明,来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当他需要改变他人和环境来配合自己的时候,已经说明你自己是不坚信的了。

低自尊的人,更受人欢迎

  因此自尊心强的意思就是:你要以我为中心。你不能表现出对我的不好、蔑视、打压、不尊重、不听话,你的动作要按照我的旨意来完成。

  一个真正有自尊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我确定我是好的,不因我处于什么环境而我的本质就变了。即使我处于被侮辱、打压、控制的环境里,我也是好的。我不因为你怎么对我,我就不好了。因此你的蔑 视和否定是你的事情,我并不需要认同。我心里没有“我不好”的概念,我就不会被击中。我上得了殿堂被众星捧月,也下得到谷底,不卑不吭。你发现真正的贵族 就是这样的,他即使落魄到街边,衣衫褴褛,他也和其他乞丐不一样,他也会被人尊重,因为他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是好的。所以他能东山再起,而其他乞丐就很难 起来。

  相反,当我潜意识里觉得我真的不好的时候,我才会害怕你说我不好。自尊心强是因为你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太卑微了,而你不愿意承认,为了阻止真实的自己出来,你就要堵住你的嘴,控制别人的手。

  一个人越是强调什么,是因为他匮乏什么。

  我们在玩OH卡的时候,这个定律就非常好用,你听一个人从卡里重复的词是什么,你基本就知道他这个人缺什么了。

  全世界都围着我转,可以避免“我是不好的我会死”的死本能,这是所有人类的一个自恋的幻想。我们满足它的渠道无非有二:

  1.我要控制别人,改变别人,通过讨好、委屈、抱怨、指责、强迫、以对的名义要求他等方式来实现让别人服从自己的目的;

  2.我确信并坚信我是好的,我不需要别人围着我转,我本来就是好的;

  第一种方法会让你越来越孤独、孤立,第二种方法会让你成为一个柔软、谦卑、宽容的人,越来越和谐。

  我们想跟另外一个人建立关系,就要先走到他心里去,理解并尊重他。这个过程也就是:放下自己的自尊,放下让他以你为中心的幻想,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此刻,你要以他为中心,你所有的思想,都是为他服务的。

  凡是他要的,你就给他。你们的关系就会密切。表现形式就是:我愿意成为你的仆人,围着你转,照顾你的每个想法。

低自尊的人,更受人欢迎


亲子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