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和一些家长作了一些交流,也发现一些问题,觉得有必要在节后整理一下,提醒大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误区需要避免。同学J目前定居瑞典,在谈到不回国定居的原因时,她说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孩子的教育,在国内太多同学抱怨自己孩子的教育经历,“如同魔鬼训练,只为应试,没有其他的乐趣可言,我们很害怕,所以希望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在瑞典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我想老同学的害怕实际上显示了当下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而这些误区恰恰是在干扰孩子成才,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但是在现在父母们不知不觉会走入这些误区。
误区一:学习成绩至上
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中国大多是的家长都是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其他怎么样都行,这些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导致现在有好多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品德欠佳或者生命质量不高,一些尖子生悲剧性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都是因为一些高知父母走入了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误区。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制度性的因素,暂时还看不到在制度层面解决的办法,而父母如果不能给孩子带来生命的依靠,帮着制度对孩子进行过度的分数索求时,一些悲剧的发生便在所难免,所以父母要警惕自己的言行不要轻易的进入这样的误区。
误区二:缺少对孩子的倾听和表扬
有些家长在孩子没有考好或经过辅导仍对问题不理解时,有的父母便不冷静地说“笨蛋”、“猪脑袋”等。孩子不愿意做家长强迫的事情的时候或者没有达到父母要就的时候,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的职责孩子“没出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甚至说“你就不是念书的材料”。
这些唠叨、抱怨都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这些忌语会把孩子引入误区,产生负作用,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更易产生对抗和愤怒情绪,使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误区三: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好多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忽略孩子的自身情况,不从实际考虑,只是一味的跟风。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不是不对,但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可复制的,不要拿别的一味的学复刻别的孩子,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过于苛责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该更多的学会倾听和鼓励。肯定孩子的长处,才能树立孩子的信心,令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爱是有艺术的,训斥、打骂、放弃等“恨铁不成钢”的爱不是真爱,袒护、迁就、姑息等溺爱也不是真爱。
误区四:只言传不身教
有的父母给孩子立各种规矩,提出种种要求,但是又好多是家长自己不能做到的,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毫无意义,还会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首先就要勤奋,对家庭和工作都有高度责任心。例如有的家长整日智能游戏不离手,却对孩子提出要远离游戏,刻苦学习的要求,你可以想象孩子听到这样的要求他们眼里的不屑一顾的神情;还有的妈妈希望孩子要有条理,结果自己的家里一团糟,生活用品摆放不整齐,混乱不堪,没有身教的行为示范,只有言传是不够的,对孩子来说还是希望看到真正的榜样,而父母是第一任榜样,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话连篇,眼高手低。
误区五:强迫孩子的兴趣
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孩子对万物得好奇新是分不开的。
要是家长一味的强迫孩子学习,会是孩子产生厌倦的情绪。其实家长知道孩子学习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方法,改变孩子常用的解答问题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家长也要适时鼓励,表达对其欣赏。我曾经遇到一些很有才华的父母,他们在各自职业领域都是顶尖的精英,但犯有一个共同的误区,以为自己的职业是最好的,就强迫自己的孩子从小练一些基本功,结果反而不如人意,长大了的孩子,最终大都会和父母分道扬镳。
孩子的兴趣是真正内在需要生发出来的长久的热情,任何短暂的强迫都不会成就。
真正智慧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会避免这五大误区,以免干扰孩子成才,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孩子发展的路,要多多给孩子鼓励,父母要言传身教,用爱心、耐心鼓励孩子。
原创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可以自由打赏,也可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给我。也可关注公号“陈老师家长汇”,或在喜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纬32度半”,给您最好的育儿方法音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