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的“基石”是父母亲手打下的。教育好孩子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目前,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人才,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心的问题。
然而,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仅仅依靠个人直觉和一些传统经验进行教学,这使得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新的思维方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1。气氛不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中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另一方面家庭氛围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有的父母经常在窝里打架,在家里惹是生非,闹离婚,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有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做生意或做生意赚钱。他们不关心孩子,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行为不端...俗话说“言传身教重于身教”,“身教的力量无穷”。
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往往超出人们平时的理解。很多孩子的性格、风格、行为习惯都和父母非常相似。传承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是在父母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孩子通常非常善于模仿,他们仍然不善于辨别事物的好坏。只要家长和老师说或做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是好的,正确的,美丽的。每天,他们用最细的眼睛关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观察成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想模仿一切,学习一切。
因此,父母成为他们学习的模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笑容和微笑都像生动的地图一样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的教育称为“地图集教育”。如果父母各方面的表现都是好的、合适的,孩子能够看得见、学得着、听得见、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健康成长。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是后代灭亡的伏笔,是人生的危机。
2。智力第一。 既是全世界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父母辛勤劳动的精神寄托。但很多家长更注重孩子教育中的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很少关注其他制约其成长的因素。人们认为,只有当孩子们上了大学,他们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三四岁的孩子整天背唐诗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法,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它是智力的核心和灵魂。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能力很重要。然而,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能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精神、毅力、自制力和勇敢精神,比如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自己的事,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在做某件事,因为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要及时督促鼓励,让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好。在游戏中,让孩子扮演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角色,从而让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让他们正常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孩子最害怕孤独和无聊。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投身于自己喜欢的活动。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时,内心会充满“成就感”,幸福感溢于言表。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探索和活动的场所,给予热情的鼓励。因为兴趣和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孩子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来也能成为人才。
相反,它们将来可能会失败,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必须在培养孩子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接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终身受益。
3。过度放纵。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求,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比如周末,一位年轻的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一道轻微的疤痕。她问:“是幼儿园的孩子挠的吗?”孩子点点头,母亲生气了。
“你为什么不逮捕他?”之后,我去找老师...真遗憾!父母能“爱”孩子到可以培养良好品德的程度吗?你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是令人钦佩的,但父母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如果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会怎么样?家长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干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一切都给了孩子,牺牲了一切,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子女上小学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越来越瘦。护士建议刘少奇带孩子们回家,但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待在艰苦的地方,才能接受训练和考验。”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也是一种真爱。希望家长在向孩子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合理地爱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