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这是基于人类基因的本能反应,没必要定义对错,我们也都知道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也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她出众闪光的一面,也有相对不好的特质。
但很多父母只将目光盯在孩子的不足上,而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他们会把“你看那谁谁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的话语挂在嘴上,他们以为这样能够刺激到自己的孩子,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发愤图强,但现实结果恰恰相反。
在打压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害怕麻烦别人, 严重者会形成极其别扭的性格特征,而这些都将是他们在探寻自我路上的坚硬绊脚石。
身为父母你是否发现,当你总是批评孩子做错一项事情的时候,孩子反而不会改正一项毛病。其实这并不是孩子冥顽不灵,而是家长用错了方法。
从心理学上讲,父母对孩子某一行为的重视会强化该行为,强化分为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
当孩子对了某一件事,家长给予鼓励,孩子会重复这件事,这叫正面强化。当孩子做错事,家长严词批评,孩子依旧会重复这件事,就叫负面强化。
强化行为实质上是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而做出的反应。
小孩还没有树立起是非对错的观念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错的,他只知道重复某一行为会获得父母额外的关注。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大多数父母太在意让孩子走正确的道路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够容忍孩子一丁点的错误。只要他们看见孩子的不得当行为,都不加思考的就去纠错。
这些父母常用的纠错手段,并不是循序渐进地告诉孩子某个行为不对,为什么不对,以后应该怎样做?而是直接蛮横的压制。
长期被蛮横压制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度叛逆,要么沉默内向什么都不说。
在心理学书籍《反思的爱—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中说:“孩子可以和父母建立一种情绪回应关系,是大脑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父母在理解、安慰、共情、认可、换位思考、设定限制,和教会孩子应对技巧方面的努力,实际上是在建立孩子的大脑回路。”
父母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就是孩子日后处理生活工作的方式。
父母通过压制表面上似乎改正了孩子出现的错误,实际上后患无穷。
这些孩子出现问题,很难会主动去思考如何循序渐进一步步达到目的,通常都会采用一刀切的极端方式,因为这是父母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这些父母种在孩子大脑里的潜意识根深蒂固难以取代。
荣格曾说: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所以父母才是掌握着孩子命运的真正超级大boss。
每个父母的内心都有“理想的孩子”,但孩子内心其实也有“理想父母”。父母不满意可以指责、责骂,而孩子却因为自身力量的不足,而毫无反抗之力。
你的孩子并不是一盆花,父母的工作也不是让孩子成为父母想成为的那样,而支持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只要孩子在基本的对错观念上是对的,一些性格偏好的与众不同有什么关系呢?
去很多少儿兴趣班培训机构看看,就能知道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苛刻,既要静若处子,又要动若疯兔。
口才班门口聚集的妈妈们,大都在焦虑自己的孩子内向不愿在人前说话,舞蹈班门口的妈妈则担忧自己的孩子不爱运动,而围棋班门口的妈妈却在担心自己的孩子静不来。
他们要怎么样才能让家长满意?逼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究竟是因为自己的焦虑呢,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呢?
或许印度的这部高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能给我们答案。
该影片讲述了患有读写障碍的伊夏,他是所有大人老师眼里的问题小孩,成绩不好,鬼点子却很多。在一次闯祸后,父母忍无可忍将其送进了一家寄宿学校里。
看着父母把丢进这所被称为“再野的马儿也能被驯服”的寄宿学校,夕阳下伊夏非常落寞,但他到深夜才一个人躲到厕所哭泣。
情况也并没有好转——诗歌课,他依旧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文法课,更让他云里雾里;体育课,亦是跟不上同学的脚步;甚至连他略微有兴趣的美术课,也变成极重的负担。
他依旧是个问题孩子,不得所有老师的喜欢。
但学校里有一个特别的美术老师尼克,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对伊夏避之不及,而是耐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伊夏患有读写障碍。伊夏的大脑传输有障碍,使得他无法处理文字。
在父母日复一日的训斥中,伊夏渐渐形成了以“我不想”来对抗一切的自我防御机制。
尼克通过摒弃文字的方式与伊夏交流,最终使得伊夏恢复了健康并且在美术上小获成就,他和老师尼克的画还被放进了画展里。
其实世界根本就没有天生愚笨、天生爱犯错的孩子,只是父母不懂得引导罢了。
在伊夏的父母看来伊夏学习成绩差频频犯错,他们只想着如何改变孩子的这些问题,却没有仔细探寻过孩子为什么这样。
所以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孩子患有读写障碍,而是家长患有读写障碍使得他们听不见看不见孩子的真实感受,无法正确理解孩子。
伊夏只属于少数幸运的孩子,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那么幸运的,他们只能任父母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羽翼折断。
孩子的成长没有绝对正确,每一条道路都有独属于那条道路的风景,何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