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当家长,难免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陷入了教育的误区。这时如果不能清晰的意识到教育方法的错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绩,还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教育观念误区:思想认识不足,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教育都由学校和教师承担。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老师的任务,将孩子交到教师手中,教师就要负责教好。
正因家长有这种错误的思想,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没有与学校形成合力。
《三字经》中有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可见,教育仅靠其中一方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要达到真正高效,学校和家庭层面缺一不可。
家校共育
教育行为误区 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宝贝,受到百般呵护无可非议,但若是控制不好度,则会变成溺爱孩子。
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最终导致孩子自私自利,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甚至做不到自理。
但也有些家长与上述家长截然相反,他们放任孩子的天性,崇尚孩子自由发展。解放天性是有必要的,但也是要讲究一个度,并不是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而是做到严慈相济,呵护有度。
溺爱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于严厉有些家长的文化程度或许不是很高,大多数家长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孩子通常使用最普遍的方法——训斥、体罚等等。
我国有句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也是典型的家庭教育的误区。
棍棒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叛逆,更不服从家长的命令,也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懦弱或暴躁两种极端的性格。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吗?
教育内容误区 重智育轻德育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们更多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发展方面,想要培养一个“天才”儿童,但是往往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的“德智体美劳”,排在第一位的“德”,在五育中起着动力和统帅作用,却被许多家长忽视。
“玩断口红、撩人裙底”的熊孩子,不是家长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会变乖的。
作为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教孩子做一名有德有才的人才。
重知识轻能力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注重发展孩子的知识,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心无旁骛的好好学习,将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碰半点家务活,也由此出现了孩子“高分低能”的现象。
我记得在我高中军训的时候,同班的一名女生,将军训期间七天所有的衣物,甚至连一只袜子,全都带回家里给妈妈洗,真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
如果家长只专注孩子的知识获得,不注重能力的发展,孩子长大后,就变成父母身边的“巨婴”,步入社会后会手无足措,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全包了”
重身体轻心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家长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也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健康。更有些家长对心理健康认识错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也就不加理睬。
其实小学生正是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常常会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使自己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之中。
如果这种矛盾不及时缓解,很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所以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多加关心与安抚,必要时为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