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条件好转 为何事故仍多

三峡蓄水,“高峡出平湖”成现实后,大坝以上约400公里航道变为库区航道,航道条件有所好转,更有利于船舶安全航行,在巫峡、夔峡等以前事故多发航段,蓄水完成后至今年7月,只发生过一起船舶相擦事故。

但是,在丰都至重庆自然河段,前一段时间发生较大事故近10起:7月13日,“长月”轮载客89人上行至涪陵清溪老虎梁水域,触礁搁浅;7月14日,“长星”客轮载客423人上行至丰都老鸦石水域,触礁划舱;7月21日,“营山号”载1300吨货物上行至铜锣峡乌龟石搁浅后,沉没于下游水域;7月23日,“小峰1号”旅游船下行至木洞断头梁水域,触礁划舱……

事故多发原因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一些船舶驾驶人员技能偏低。以前,驾驶人员大多从专业学校毕业,有理论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后成为船长。如今,一些人从田头走向船头,通过短期培训,速成为驾驶员,其素质较低,技术水平有限,安全意识差,经常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冒险航行。

二是没注意库区航道和自然航道对船舶载重量的不同要求。在未成库前,船舶装载一般为核定载重量的80%。库区形成后,满载船舶在库区航行很顺利,到了自然航道后,若船舶不减载,就航行困难,容易发生搁浅、触礁事故。

三是蓄水后对航道情况不了解,不适应。船员在天然航道航行多年,自以为熟悉情况,蓄水后仍然思想麻痹。有的船舶从条件好的库区河段行驶至自然航道,心情紧张,导致操作失误,发生事故。

四是一些个体、联营船舶运输公司管理存在漏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如何改变局面

加强船员的教育培训,包括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前者是要加强船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这是一件长期的工作。船员主管部门和船舶单位要花大力气加强船员的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教育,船员自身也要自觉学习,特别是对航道的熟悉,船舶操作的要点、安全操作的规定,航行中的安全要求等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安全航行提供基本保证。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各船舶公司要认真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企业内部的“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的四查活动,加强对船舶船员的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组织学习安全管理、操作规定,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把好技术关和用人关,将责任心强、能力强的船员放到工作岗位上,杜绝裙带关系和充数顶岗的现象发生。

加大现场监控。重点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纠正违章行为,对船舶进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水上从业人员、船舶设施、通航环境和秩序上存在的安全隐患,遏制事故的发生。

开展对回水变动区航道条件规律的研究。成库后,忠县陶家石盘以下航道条件有明显的改变,陶家石盘至丰都河段航道条件改善不明显,丰都至涪陵清溪航道与原自然航道相差无几,此河段水位及水流条件变化大,对船舶航行造成一定威胁。有关部门要对该河段水流流态作必要的观测研究,找出变化规律,提供给船舶。

用科技手段确保安全航行。如提高航道标志科技含量,建立川江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安全信息网。据有关部门人员介绍,一些沿海地区船舶管理使用了“船舶交通安全管理VTS”系统,该系统可以维护正常的船舶航行秩序,掌握船舶航行动态,对船舶实行全天候的监控,可发现船舶违章情况,对船舶航线错误进行纠正,对遇险船舶可及时组织力量施救。川江可以引进该项技术,便于对船舶的管理与监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