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提高司机的驾驶安全性

意大利和德国两所大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轿车内的“微气候”对驾驶员的驾车状态具有重要影响。许多轿车驾驶员在城市道路驾车行驶时,为了避免道路周围因汽车排放而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轿车内,不愿将车门打开,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但很少有人知道,当车内缺少新鲜空气时,会严重地影响轿车的行驶安全性。意大利西恩那(Siena)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如果驾驶员在车内45分钟内仍没有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那么此后车内乘员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将会降低到人们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高度时的水平,同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也会上升到不可忽视的程度。这种状态会使人门感到疲劳,难于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乌珀塔尔(Wuppertal)联合大学受德国联邦公路管理局(BAS)的委托,开展了一项研究计划。根据提交的研究报告,不但诸如下雨、下雪和冰雹等这些直接的外部天气现象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而且像驾驶室高温等间接的天气效应也会使发生汽车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明显地增加。在对原西德25个气象站8年多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如下结论:当驾驶室的温度上升到约27℃时,交通事故的数量增加了11%;当驾驶室的温度上升到约32℃时,交通事故的数量就不成比例地翻了一番,达到了22%。根据韩国大宇公司的一项调研报告,当汽车驾驶室内的温度达到35℃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25℃时相比会延长20%。有关撞车事故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即便是在中等程度的高温天气下,与正常舒适的温度相比,撞车事故的风险会增加6%,当汽车驾驶室的温度特别高时,撞车事故的风险将会猛增到18%。

交通事故数量急速增加的原因在于人类器官的自然反应能力减弱。当空气温度高于27℃时,人类身体的热平衡就只能通过流汗来维持了,而在车内,座椅及衣服使汗水的蒸发受到限制,破坏了人体的热平衡。根据位于德国莱茵兰——法耳茨州首府美因兹的汽车工业医学研究所伯恩哈德(Bernhard)研究员的研究结果,当空气的湿度为40%时,驾驶室内的最佳温度值为19℃至24℃。需要指出的是,最佳温度值是一个“主观”量,因为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它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变化。当车内温度升高超过24℃时,驾驶员的压抑感加重,心跳加快,身体温度也明显升高。当驾驶员在具有最佳温度的驾驶室内开车时,与处于温度为30℃的驾驶室的驾驶员相比,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驾驶错误会比较少,反应时间也较短,能更敏锐地观察所处的行车环境。汽车空调设备的主要功能正在于此:改善车内通风并调节车内的温度,并且利用检测有害物质的传感器及过滤设备,防止灰尘或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粒进入车内。汽车空调设备是除发动机以外最复杂的系统,其零部件多达上百个。空调调节车内温度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轿车的驾驶安全性。空调不但能够在车外的温度高时调节车内的温度,使驾驶室的司机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在冬季时,空调使车内的空气保持干燥,以避免挡风玻璃内侧被蒙上一层雾气。对此专家建议:当挡风玻璃上有一层雾气时,不要使用循环空气功能键,以利于车内的潮湿空气朝车外流动;与此相反,如果要将轿车快速降温,那么启用循环空气功能,此时空调只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冷却。

第一台空调出现在上个世纪30年代。1952年克莱斯勒公司在世界上推出了第一台装备有空调的轿车,一年后通用公司凯迪拉克部也在其同名的轿车上安装了空调设备,从1957开始,欧洲的车主也可为其轿车预定安装空调设备了。此间,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可在其几乎所有的车型上安装空调,空调作为基本配置的比例逐年增加。美国通用在德国黑森州吕德斯海姆的独资公司奥贝尔(Opel)在1946年至1962年间不但生产轿车而且同时生产着冰箱。在空调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奥贝尔公司有别于其竞争对手,首先采用了全新的电子空调自动控制(ECC)系统。奥贝尔公司的ECC系统不是利用传感器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车内的温度,而是只在转动点火钥匙时测量一次车内的温度,此后将测量所有的影响车内温度的因素,例如空气的流速、车内的湿度、云层的厚度、太阳光线的照射强度和照射角度等。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机不断地计算着所需的暖风或冷风功率,这样当太阳光照射增强或云层升高而引起车内温度变化之前,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便可作出恰当的反应,适时调节车内的温度。未来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应该是符合生理学原理的。空调系统的功能和功率是根据乘员和行车环境的具体状况单个地加以确定的,而不是每次都要在储存的实验室数据中寻求控制策略。这种智能化的空调系统同样也能够识别驾驶员在驾车注意力是否降低太多或者是否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并且通过调节车内的温度和空气气流的流动模式,应对上述引起车辆交通事故的潜在导火线。对此需要建立一个由多个传感器构成的感应网络,以监测车内的温度和空气气流场的影响因素。

西恩那大学的相关试验报告指出,如果汽车中安装了空调设备,虽然在风扇打开时车内的氧气含量高于没有新鲜空气进入的情形,但在45分钟内,车内的氧气含量还是连续地在降低。只有打开车顶天窗,才能不但有效地阻止血液中氧气含量的降低,而且能够使血液中氧气含量重新升高。根据该意大利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改善车内微气候的关键措施是利用空气的吸入响应,打开天窗便能实现空气的内外交换。因此,即使是空调打开着,适当频繁地打开车顶天窗对于车内微气候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车门窗外特殊的气流特性,用手柄朝下摇动挡风玻璃而吸入的空气的质量要显著劣于从车顶天窗吸入的空气。另外,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打开车门挡风玻璃将产生很强的噪声,而且还会损坏耳杂鼓膜以及导致呼吸道感染。德国工商职业保险联合会和联邦道路安全局(DVR)建议;尽可能地将汽车停放在阴凉处,在行车之前开大车门,使车内充分进入新鲜空气。当长距离行车时,应该频繁地停车休息,活动一下腿脚,呼吸新鲜空气,给血液中“加注”氧气,当然也别忘了让车内与车外的空气得以交换。

(韩建保)


交通安全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