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行车安全的六大技术因素

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技术因素表现为汽车的制动、转向效能对行车安全有直接的影响,传动、行走效能、汽车的外廓结构参数、油(电)路及汽车启动性对行车安全有关联的影响。

一、制动效能的影响

制动的正常效能,应使行驶的汽车按需要减速或停车。这种交通是经过制动系各装置的正常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的。当其中有一环节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地作用时,便会对行车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主要是制动失效、制动距离过长、制动跑偏和侧滑。

1、制动失效

当连续踩下制动踏板而不能减速或停车,即为制动失效。造成制动失效的原因,气刹车或油刹车大体是一致的。

(1)无气压或气压低(无油或油量不足)。空压机不泵气,贮气罐无气或充气量少,气管接头阀类漏气;无刹车油或油量不足,油管接头漏油等。上述情况造成气压不正常(或油量不正常),就不能使制动蹄张开压向制动鼓,或压向力减小,不发生有效制动。

(2)管路堵塞。异物或气泡充塞于管路中,使压缩空气或刹车油流动受阻,不能充入或足量充入制动分泵中,致使制动蹄不能张开或张开度不够,不能发生有效的制动。

(3)制动分泵膜片破裂。正常情况下,压缩空气传至制动气室,气压推动膜片克服膜片弹簧预紧力使分泵推杆推出,使相连接的制动凸轮摇臂摆转,旋动凸轮使制动蹄张开,压向制动鼓。如膜片破裂,就不能使推杆产生推力,不能张开制动蹄了。同样,油刹车总泵、分泵皮碗破裂或踩翻,不能把制动液输送到制动分泵,不能形成或足够形成张开制动蹄的力。

(4)机械传动连接脱开,卡滞。制动传动的机械连接,无论哪部分脱开,都会使制动作用力不能传递到使制动蹄片被张开的最终环节。制动踩板横销窜出,拉杆松脱,驾驶员踩下踏板,也不能对总泵实施动作;总泵推杆卡滞,司机踩不下踏板,总泵不能动作,总泵是控制贮气罐与制动分分泵通断的,通路打不开,压缩空气不能进入分泵,也就不能使推杆推出张开制动蹄了。

2、制动距离过长

在一定行驶速度下制动,制动距离超过规定值,即为制动距离过长。造成制动距离过长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力不足、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和制动磨擦偶件的摩擦系数下降。

(1)制动力不足。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蹄片和制动鼓之间的正压力及摩擦系数成正比。正压力减小,摩擦系数降低都会使制动力不足。

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压力,取决于制动分泵对制动蹄的推动力。推动力愈大,蹄片对制动鼓的正压力愈大,制动力愈大。

(2)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过大的踏板自由行程,会使驾驶员踩踏板对制动总泵的给定作用减小,充入制动分泵的气量或刹车油量减少,因而造成了制动蹄片对制动鼓的正压力减少而使制动力不足。

(3)制动摩擦系数的下降。当同样大的正压力使制动蹄片与制动鼓达成一定的贴紧程度,若二者的摩擦系数低,也不能产生足够的制动力。制动蹄片或制动鼓沾有油污、受热、浸水而性能衰退,都会使摩擦系数下降而造成制动力不足。

3、制动跑偏

在制动时,汽车不能按直线方向减速停车,而是制动偏向一边,即为制动跑偏。这种制动时对原来运动轨迹的偏离,往往造成撞车掉沟甚至翻车的危险。制动跑偏的主要因素是左右制动力不等以及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拉杆导向杆系的不协调运动所致。

(1)左右制动力不等。正常情况下,左右轮的制动力相等,是不会发生制动跑偏的。当左右车轮制动蹄片与鼓的间隙相差较大,左右制动分泵充入气压(或油压)明显不等,或某一侧的车轮浸入油污,都会使左、右轮上的制动力相差悬殊而制动跑偏。

(2)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拉杆导向杆系运动的不协调。当转向节臂与直拉杆的球销连接位置离前桥中心过高,因钢板弹簧的纵向扭转刚度不足,在制动时,由于前桥的扭转也会发生跑偏现象。

4、制动侧滑

因制动或其他原因,汽车向侧面发生滑动或甩动,即为侧滑。在制动时,随着制动踏板力的增加,轮胎留在路面上的印痕,可以看出转动到滑动是渐变的。开始时,印痕形状与轮胎花纹基本一致,这时的轮胎仍在滚动。以后,花纹逐渐模糊但仍可看出,说明车轮已不是纯滚动而是发生了一定滑动。当轮胎印痕成为一条墨印时,表明车轮已完全被抱死不能滚动而只是滑动了。

实践表明,制动过程中只有车轮尚未被抱死,才能承受侧向力。可见,制动时汽车发生侧滑,车轮被完全抱死是直接的原因。

二、转向效能的影响

汽车转向的正常效能,应能使汽车按所需要的方向行驶。这种功能是通过转向系各装置的正常协调实现的。若当中有一环节不能正常作用,就会对行车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方向沉重、打摆,行驶跑偏以及连接脱离或传动卡滞。

1、方向沉重

不能按道路和交通情况变化,迅速灵活地改变行驶方向,转向后不能迅速回正,即为方向沉重。造成方向沉重的原因主要有:装配调整不当、有关机件变形、轮胎气压不足等。

(1)装配调整不当。方向机啮合、上下轴承调整、横直拉杆环节、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过紧缺油,前轮定位、前束调整不当及过紧的配合和缺乏有效润滑,都能引起方向沉重。

(2)有关机件变形。方向机转向轴与套管弯曲,相互磨蹭卡滞,转向节推力轴承损坏,前桥或车架的弯曲变形,也是使转向沉重的原因。

(3)轮胎气压不足。轮胎气压不足,其着地面积相对较大,增加了转向时车轮偏转阻力,也会使方向沉重。

2、方向打摆

汽车行驶中出现左右摆振,不能保持正常的行驶轨迹,控制困难,即为方向打摆。造成方向打摆的原因主要是:配合件松旷、间隙过大、有关机件变形、前轮定位不正确及车轮不平衡等。

(1)配合件松旷间隙过大。方向机啮合、横直拉杆球销连接、转向节与衬衫套的配合,前轮轴承等磨损松旷间隙过大,以及骑马绊螺栓松动,都可能引起方向打摆。

(2)机件变形与前轮定位不正确。转向节变形,钢板弹簧变形下沉或折断,前轮束过大,也会引发方向摆振。

(3)车轮不平衡。车轮辐板(轮盘)变形,轮胎磨损不均匀,因修理轮胎而局部加厚,平衡块装配不正确,以及轮毂、轮盘轮胎精度的误差,也能引起方向打摆。

3、行驶跑偏

行驶跑偏,是汽车直线行驶中自动偏向一边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轮胎不一致,前钢板弹簧左右弹力不等,一侧车轮轴承过紧,制动器抱滞,转向节臂、转向节、后轴管弯曲变形和前轮定位失常。

4、连接脱落与卡滞

从方向盘到转向车轮,各传动件连接出现脱落或卡滞,都会使方向失灵。其中,方向盘与方向机杆、方向机摇臂、横直拉杆的连接脱落,方向机卡滞,对转向的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传动效能的影响

传动效能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是传动轴的方向节,传动轴的中间支撑等,一旦发生连接脱落或失去支撑仍在继续回转,将会使其回转范围内的制动管路与相关装置遭到破坏,进而引发重大的行车事故。

四、行走效能的影响

行走效能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在于车轮。当车轮因某些原因脱落甩出,不仅危及车辆自身的行驶安全,还能殃及路人。此外,轮胎在行驶中的突然爆破(特别是前轮胎)也是十分危险。

五、外廓尺寸及相关参数的影响

汽车的外廓尺寸及通过性相关参数,也对行车安全有着一定影响。

1、外廓尺寸及其影响

外廓尺寸主要包括汽车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前后延伸的尺寸。

(1)车长及其影响。汽车长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发生于转弯行驶时。在转弯时裕量估计不足,运动空间不够,车的前部过去后,车后部可能会发生刮碰。当汽车发生甩动时,车的长度大也会加大甩动的幅度。

(2)车宽及其影响。汽车宽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在于车宽与通道宽度是否适应。在通过较窄通道时,汽车颠簸摇晃会发生碰撞。此外,车宽是不包括后视镜所占尺寸的,车身未碰撞而后视镜碰撞也时有发生。

(3)车高及其影响。汽车高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与通过的净空有关。这在汽车通过立交桥、涵洞,隧道时尤其重要。装载物过高,车顶部通风窗支撑开启,都在高度上影响行车的安全。

2.通过性相关参数及其影响

汽车的通过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接近角、离去角、地隙和转弯半径。

(1)接近角、离去角及其影响。汽车最前端最低处与前轮着地点间的连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作接近角。汽车最后端最低处与后轮着地点间的连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作离去角。当车辆上下坡,通过较大的坑洼,搭乘水路摆渡,如果接近角、离去角过小,则有可能发生前碰后刮。

(2)地隙及其影响。地隙即离境隙,指汽车最低处至地面的距离。离地的间隙越小,通过性越差,在坑洼不平、上下颠簸的路段行驶,容易发生碰刮。

(3)转弯半径及其影响。汽车的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回转时,转向中心至外侧车轮轮胎对称平面间的距离。汽车的转弯半径,表示在最小面积内的活动能力。这个半径愈小,调动汽车所需场地面积、通道宽度就愈小,通过狭窄弯曲地段或绕开障碍愈容易,相对驾驶劳动强度减轻,对行车安全有利。

六、其他影响因素

影响汽车运行安全的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油、电路及汽车启动等方面。当电路和发生短路、油路出现漏油,其直接危险可能使汽车失火。当驾驶员处理这类隐患不当,影响到正常驾驶时,也会危及行车安全。行车中发生碰撞事故,被撞位置若是油箱位置会更危险。汽车的启动性能不良也会引发重大行车事故。过往交叉路口,特别是铁路口,如于交汇处,处理不当熄火而不能迅速地启动汽车,发生的行车事故往往很严重。

影响行车安全的技术因素,严格说不只是上述六种,凡是能涉及(直接或间接的)行车安全的都有可能导致行车的不安全。例如,远近灯光照度,是否眩目;倒车灯亮度及音响;转向灯闪烁指示;雾灯亮度、示廓灯位置及亮度;刹车灯、尾灯亮度;信号仪表(气压表示值、低气压报警、故障停车示警等)的不正确显示或警示作用差等,也可能造成事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黎斌


交通安全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