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普及也应是安全的普及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汽车商认为发展经济型汽车是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向前发展的有效手段。这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是可行的。但在大力发展经济型普及轿车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汽车的安全问题。为了追求低价位的经济性而在安全性上作出让步和牺牲,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要作出多大的让步,要作出多长时间的牺牲我们才能走完低价普及的阶段?不知汽车生产厂商是否考虑过。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安全问题上欠债过多是要出大问题的,毕竟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而汽车销售的利润不是。

价格第一还是安全第一

其实这个问题就现状而言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价格压倒了一切,安全已经长期被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了。

我国汽车保有量虽然不算多,但近几年的增长呈扶摇直上之势。然而,这与我国急剧恶化的交通状况而言,并不值得骄傲。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我国平均每天有948起交通事故发生,每7分钟有一人死亡,每10分钟有23人受伤。同济大学曾有一份报告指出,某些低价位汽车的安全性根本没有保障。

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和日本确实为推动汽车工业起飞走过一段低价普及的路子,美国有T型车,日本有普及车的例子。但是时过境迁,我国的汽车工业显然已经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几十年来,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管是汽车制造水平、交通状况,还是人们的心态都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一味为了推动汽车普及而任由安全性能差、污染严重的低价位汽车不断上路,无疑会给我们并不平安的生存环境再来温柔一刀。

不管是经济型轿车还是家庭轿车,汽车的普及也应是安全的普及。

当今世界的汽车发展潮流,安全技术普遍得到了特别的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是厂家、商家和消费者共同追逐的目标。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抛头露面的汽车具有更为先进的防撞设计、更有保障的气囊系统,以及智能化更高的防滑系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对汽车的安全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我国汽车安全性不容乐观

汽车安全装置基本上可分主动安全装置,如为避免事故发生的ABS、ARS等,以及被动安全装置,指为减轻事故后果而设计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头枕等。我国汽车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我们不妨以ABS为例做一个对比。

ABS是指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有效系统之一。早在90年代初期,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就颁布了有关法规,对汽车安装ABS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德国、美国都有一批ABS生产企业应运而生,不少大型企业都达到了年产几百万套的规模。

虽然我国汽车工业“九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点指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工业“九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ABS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但是我国无论是ABS的研究还是应用,远远没有追上汽车销量的猛长。东风公司从80年代开始研究ABS,据有关报道说,现在正对德国的产品进行剖析,并且在各种路面上进行试验。宏安公司是我国批量生产ABS的厂家,1993年投产,但产量还不够规模。重庆公路研究所也从事着ABS的开发研制工作。但是我们除了能在捷达王、红旗、桑塔纳2000以及其他厂家被标上了“豪华”字样的车上能看到ABS外,我们便再难从其他车上找到它的踪影。而在西方不少国家它早已是载货车、公共汽车上被普及了的很一般的设备。

再如安全气囊。美国几大汽车公司现在都已100%的装备。据权威部门预计,到2000年时,欧洲的安装率也会达到100%。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机构指出,装有气囊的汽车在撞车时,死亡人数可以减少23%。而在我国,我们也只能从几档中国型的高档车上寻觅它的芳踪。

固然,这里有技术实力上的问题,也有我国经济水平的问题。但是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更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不少国外汽车商就对中国人的开车习惯很惊奇:

人们怎么不系厂家安上去的安全带呢?安全带可是最有效的保护装置,而且价格绝对不高。其实其他安全装置,如ABS价格也不算很高,5000元人民币就可安装一套,但是它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呢?

心系安全 车车有责

在世界汽车行业里,有个很知名的计划,那就是“欧洲新车评估计划”,它靠的是撞车来检验汽车,给它的安全性打分。宝马、沃尔沃、奔驰等均为能取得高分而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努力拼搏。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制订相关法规,要求新车型都必须经过碰撞的考验,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上路。素来强调汽车的灵巧与低价位的日本也有了类似的计划。

虽然我国在技术和资金上的确有诸多困难,但是过分强调开发低价位汽车,是否真正能推动我国汽车轮子向前飞转,还值得仔细思量。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我们不妨设想,给我们自己的汽车装上比较完善的安全系统,或许汽车的价格会贵一些,中国的汽车普及化进程可能会稍慢一点,但是我们得到的却是安全的保障和更轻的环境污染。或许这样才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正确选择。




交通安全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