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人之属性,连小孩子都不例外,即便才一两岁的小孩子都会寻求自己的小伙伴,爱往小朋友堆里扎。
初涉社交的孩子无非就是一起玩,小孩子们自来熟,见面了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总能一起玩起来。就像这位妈妈的留言一样:
不过,也有很多妈妈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不敢跟别的小朋友玩,或者别的小朋友不带自己家孩子玩怎么办?
经历过的妈妈回忆道:当第一次听到自己家宝贝说"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时,心真的有种被楸的感觉,既心疼又无措。
闺蜜的儿子今年才两岁八个月,当她第一次听到孩子可怜巴巴地说别人不带自己玩时,一夜未眠。
也许有人会觉得她的反应过大。
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社交恐惧症,性格内向,不善交流让她吃了很多苦头。
闺蜜说,她害怕孩子以后也会跟自己一样,同事说话插不上嘴,也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旅行找不到伴,很多苦闷找不到人说……
因此她很早就有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念头,但因为自己是社交恐惧症,所以迟迟没有行动起来。
尤其是借着疫情跟冬天天气寒冷的缘故,她把自己跟孩子整整关在家里2个多月,除了孩子他爸外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一个人。
春暖花开,必须要带孩子出门晒晒太阳了。
在小广场里一起晒太阳的还有其他几个孩子,年龄与自己孩子相仿,性格都活泼,整齐划一地戴着口罩头凑在一起玩游戏。
闺蜜想着带孩子凑上前去,让自己的孩子跟那几个小朋友玩耍,可又觉得不好意思,一会纠结人家是不是早已经认识的,会不会排斥陌生人?一会又想现在疫情期间,虽然戴着口罩贸然加入会不会不太好?
就这样反复纠结,迟迟不动,孩子眼巴巴地望着那几个玩耍的孩子不敢靠近,最后小声地说了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
这话深深触动了闺蜜,她开始彻底反思,甚至为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交友计划"。
比如每次出门都要带很多好玩的玩具,趁着周围孩子多的时候,把玩具摆放一堆吸引其他孩子凑上来,跟自己家孩子玩耍。
她学起了烘焙,目的是等孩子上幼儿园后,用自己烘焙的各种小点心来讨好孩子的同学老师,甚至还有其他的爸爸妈妈们。
闺蜜这样说道:"社交上,我是失败者,但不能让我的孩子也是LOSER啊。"
跟闺蜜的"讨好"不一样,很多家长太过于强势,导致自己的孩子被排挤,没有小玩伴。
小区里,17楼的邻居是有名的"护犊子"。
她家孩子才四岁,刚刚上幼儿园小班。这个年纪的孩子天性调皮又爱扎堆闹,所以推推搡搡、争吵拌嘴、夺个玩具也是很正常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的妈妈都会一笑了之,告诉孩子自己解决。
可这位邻居不,每次看到自己孩子落了下风,立马急眼,冲上去就把别的孩子一阵"批评";如果还不解气的话,还要去找孩子的家长"理论"一番。
即便是在幼儿园里,哪一天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她也不依不饶,在家长群里滔滔不休好几个小时。
这样的情况多了,小朋友的家长自然都不愿意自家孩子跟她家的娃在一起玩耍,家长们也不太愿意搭理她了。
邻居懊恼又不甘,忿忿道:"那些小P孩子为啥都不愿意跟我家娃玩?不愿意一起玩就不一起玩,我们自己玩!"
多数时间里,邻居家的孩子真得是自己跟自己玩——在幼儿园里跟玩具玩,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玩具越来越多,小孩子的脸上却越来越落寞。
做家长的大都看不得自己孩子受委屈。
尤其是在社交方面,孩子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一如闺蜜跟邻居一般,火速出场,要么一味讨好别人,要么护娃心切。
这两种处理方式自然是很不可取的。
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面镜子,当一个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时,潜移默化的继承了来自父母家长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父母的讨好行为无形中告诉孩子,跟他人交往时,要处处讨好别人自己才能融入到群体中去;父母的护犊行为把错误归结到其他孩子身上,不仅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归因,还因为害怕被拒绝安慰自己不社交,养成遇事逃避的性格。
那家长在孩子社交这一块应该怎么做呢?
1. 家长的好性格是天然的好磁场
其实,家长不用刻意讨好,只要你温和知礼、明理干净、不胡搅蛮缠、不溺爱不不娇纵孩子,其他家长自然会亲近你,他们也愿意孩子多一个正向的朋友。
前几天在后台收到过这样的留言:
我女儿的一个朋友,乱捡垃圾箱里的玩具玩,婉言告诉了她的妈妈,结果人家妈妈说,小孩子嘛,脏点没事,越脏越健康……
那可是垃圾箱里的玩具,而且人家每天物业都要往里面喷消毒药水,真的不担心孩子无意揉眼睛或者摸鼻子么?
所以我从不让孩子去她家玩,也不让那孩子来我家玩,不喜欢卫生习惯不好的家庭。
你看看,想让自己的孩子受欢迎、交到朋友,家长自己首先要明事知理,好沟通,同时不给孩子树立坏榜样,懂得教育孩子。
就像沙溢曾在综艺里说的一句话:"小孩那种家庭教育和善良,你是能感受到的。"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孩子跟一个整天爆粗口的孩子玩;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孩子跟一个逃课打架的孩子玩。
愿意等待的社交引导方式
看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时,折服于蔡少芬与小女儿包子的教科书般的社交引导方式。
小女儿包子对妈妈说:"他们都不想跟我坐。"
蔡少芬认真倾听且认同女儿的感受:"他们都不想跟你坐,你不开心是不是?"
而后,包子又说:"他们只喜欢我的姐姐。"
蔡少芬耐心疏导孩子的心结:"不会的,他们都爱你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爱你?你那么可爱。但是有些时候,人会有不同的表达。"
包子又说:"他们整天都这样。"
蔡少芬不是说:"那算了,我们不跟他玩了。"而是进一步鼓励女儿:"那你就自己主动,你爱他们多一点。"
可包子又说:"我有说我爱你啊,可是他们还是更爱姐姐。"
于是蔡少芬给出具体建议:"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为什么他们不管我,为什么他们不和我玩,你永远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把好的东西放大,别的人自然会被你吸引。而且每个人的注意范围不同,你不能要求别人一直关注你啊。"
"倾听接纳情绪——认可鼓励——给出建议和分析",蔡少芬避开了包子与朋友之间解决之道,而将事情聚焦于包子自身——这正是一位妈妈的聪明之处。
在后续的节目我们也看到:小女儿包子在Party上恢复自信,即便被拒绝多次,仍然能"屡败屡战",勇敢地再次发出邀请,最终完成任务。
教会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主动的人,孩子自然会靠自己的魅力吸引到同频共振的朋友。
当孩子向你发出"他们都不跟我玩"的求助时,静下心来陪着孩子一起聊一聊:怎么样才能跟小朋友们一起玩。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职业临床心理医生达琳·斯威特兰在她著作《让孩子学会思考》中指出,家长应该避免陷入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中,当看到孩子陷入困境时,引导孩子自己处理,不要一有问题就帮他解决,不仅能培养锻炼孩子,也避免让孩子养成自私的心理。
小孩子自信又健康的社交能力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梳理好外部条件,慢慢引导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代替孩子"社交",粗暴地切断孩子的社交,以免过犹不及。
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所以,土豆交友我是很支持的,为了儿砸交到朋友,我又是切水果又是留吃晚饭。现在他也有了几个玩得来的朋友。
这个话题我也在周六图片分享里说起过,看到了很多朋友对孩子交友的支持和担忧。像有的妈妈,为了孩子交友治好了自己的社恐,有的妈妈,担心孩子跟着朋友学坏。
学坏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先想想为什么孩子喜欢跟这个朋友来往,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其次,我觉得要给孩子建立"明辨是非"这个底层能力,只要原则上不出大错,尽量不扼断孩子的友谊。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对娃的交友观哦,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你好,我是旅居德国的土豆番茄妈!3岁女儿番茄、7岁儿子土豆的麻麻,专注二胎养育、家庭关系、育儿心得、漫画创作,已出版书籍《萌宝土豆在德国》《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
在这里,我精心分享能让孩子幸福成长的一切好文、好物,希望跟你相伴做一个努力跟娃一起成长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