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5岁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
父母“情绪化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安全感,还会影响他对大人甚至外界的信任感。
而且,孩子处在主要靠感官感知世界的阶段,大声的吼叫声、皮肤的疼痛等感官冲击,会让孩子很紧张、焦虑,时间久了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就是:既依恋大人,又有点害怕和回避。这是非常矛盾和痛苦的体验。
父母应尽可能节制自己的言行,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再去安抚孩子。
孩子哭闹的原因,需要大人耐心去寻找,接纳孩子的哭闹。
如果自己需要冷静,可以先照顾好自己,请其他家人照看一下孩子,寻找自己的支持系统,主动做些什么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再去照顾孩子。
宝宝现在2岁,我发现她有点小自私,什么都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都要拿在手里,哪怕不玩也不给别人玩,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去引导宝宝呢?
2岁孩子有了“物权意识”,很正常。如果我们要求、替代甚至强迫孩子分享,孩子只会更加警惕。
当孩子不分享时:
反馈愿望和情绪,描述对方行为:——你不想给他玩是吗?你还没准备好分享;他直接要来拿,你有点不高兴。
引导同理,降低分享程度:——弟弟也想玩,他一定是太想玩了,一着急就直接拿了。你可以给他摸一下吗?
引导孩子对别的孩子表达“请求”,而不是大人代劳。
孩子不愿意分享,有可能是因为对方小朋友直接动手了,没有商量。
引导“先请求,允许之后,再动手”或者“交换玩”。
尊重“不分享“的权利:——你可以暂时不给他,因为这是你的,妈妈相信当你愿意的时候,你一定会分享的。因为分享越多快乐越多。
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请求孩子分享东西给家人,甚至请求孩子帮忙,然后对孩子说谢谢,表达你的高兴和欣赏,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分享的喜悦和价值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