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有的家长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有的家长则是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不过或许我们都能够体会到,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很容易能够做到的。
反倒是后面所说到的,平常在家里边严格要求孩子,对自己却放松要求的现象倒是比较普遍。
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双重标准的现象更不容易让孩子和自己可以更好的沟通。
现在已经开学了,手机网络的使用更是亲子之间沟通的常见话题了,除了少数住宿的学生,其他学生都难免要去用自己的手机,以便于和家长联络。
建议大家不要把网络游戏手机看作是洪水猛兽。
只要能够做到与孩子正面沟通,如何管理使用网络游戏等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制定一种家长和孩子能够共同遵守的规则。
让双方能够在没有冲突的前提下,共同管理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不过解决这样的问题,重要的还是要有非常顺畅的亲子交流。
我曾到一所私立寄宿中学讲课,那里的孩子家庭条件都很好。
但是他那里的老师跟我说,孩子们和父母,其实都很辛苦,孩子们见到爸爸妈妈次数很少,沟通不顺畅,家长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所以家长常常打电话跟老师说,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自己的话,和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每个家长都是特别努力,想要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的。
但是教育是什么?
教育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润物细无声。
我们常常就把训话、批评、要求,甚至打骂,作为教育的同义词。
比如有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在外面表现的不是特别有礼貌,于是就跟别人说,等我回去好好教育教育他。无形中我们就把教育看成了一种家长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那么一种行为。
但家长却常常忽略了和孩子之间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我们要习惯于把孩子看成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体,有和我们一样的各种心理需要。孩子是在不断的成长,而父母也需要成长,这也是平等的另一层含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因为孩子的成长而能够不断地发现自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讲要对孩子做出要求之前,我们需要经常反思自己成长的过程,反思自己做事情的方式。
就像刚才提到的手机网络游戏,这样一些问题,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之前,我们就先对自己进行一下反思。我是否把时间管理得很好?我是否在不断的充实自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