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做父母,需要孩子怕自己吗?

做父母,需要孩子怕自己吗?

其实想让宁宁怕我,是件挺简单的事。凡事说一不二,不给好脸,多吼她几次,多强硬几次,甚至打她几次,2岁的她一定心生畏惧,不敢在我面前造次。

可她只是因为对我的恐惧而屈服,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很难因为这份恐惧而自己理解规则,内化出主动遵守的意愿。

在巨大恐惧的笼罩下,孩子也无法建立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为了生存,孩子有时只能屈服。屈服多久呢?屈服到她终于可以独立生活,不再需要我为她花钱。

北大毕业的留学生王猛,拉黑父母6年,12年不肯回家,就是一个孩子成年以后,逃离恐惧和控制的复仇大计。

如果不想就此屈服,意图反抗呢?小的孩子会尖叫,会哭闹,大的孩子会叛逆,甚至还会酿出无法挽回的悲剧。

多少孩子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前段时间,和我在老家的姨妈打电话,她跟我说,她住的小区,楼上有个13岁的孩子跳楼了。

她妈妈才30多岁,一直当全职妈妈,爸爸常年不在家。警察上门调查,说是做作业骂了孩子两句,孩子就气得从阳台上跳下去了。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12岁江苏女孩跳楼前写下的遗书,大概也是如此吧

我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问是不是当妈的逼得太狠了。

姨妈不屑地回我:“她妈是很凶,但管教不听话的孩子不就得凶点吗?现在的小孩怎么都这样?多少小孩都是打骂大的,不也好好的吗?”

我,只好送一段省略号给她。

多少父母在等着孩子说谢谢,又有多少孩子在等着父母说对不起。

以前发生孩子跳楼的事件,还会引发公众激烈讨论,如今再发生孩子跳楼,连媒体都懒得报了,只有公安机关贴在事发小区的一条冷冷的通报。

一条生命悄无声息地凋零,带着决绝和解脱。

孩子能反抗父母的筹码真的不多,最沉重的,就是那一条命了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曾写到:

在很多大人看来,孩子是这样一个物种:脑子不成熟,要打骂,他才记得住。

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中国大多数家长的思维不是去想“一定存在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去想“何必舍近求远,打骂到位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一种很难被反驳的自证循环。

脑海里始终存在这条逻辑链的人,自然也容易成为令孩子恐惧的人。

一段亲子关系,如果恐惧占了大部分,那“爱”势必被强力挤占。

失去了爱的联结,教育孩子更容易滑向失控,而父母就成了毁掉亲子关系的刽子手。

孩子最需要的人是谁

你问,完全没有恐惧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

记得我和小拍曾经约定周六是“妈拍日”,也就是我单独陪她的时间。

但有一个周六,我好不容易可以约到治疗偏头疼的医生,于是跟小拍商量:

小拍没有再说话了,我也只好放弃,打算好好陪她一个周六。

却没想到,周六早上一起来,头疼又发作了。刚开始只是一抽一抽地疼,渐渐地,整个脑仁都在疼。

我强撑着去吃早饭,小拍突然走到我跟前,垂下长长的睫毛,用手搅动着衣角,抿了抿嘴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头疼又犯了?现在去看医生还来得及吗?”

她不敢看我,我却能感受到她的内疚和纠结。

我摸摸她的头,轻叹了一句:“傻孩子,我就知道你爱我。”

孩子啊,最需要的不是怕的人,而是爱的人。

有了爱和在乎的人,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为这个人做出改变,孩子也不例外。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