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早早和他“谈钱”
先谈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天在商场里,我看到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缠着妈妈要买一个上百块的玩具。这位妈妈一开始只是埋怨男孩:家里都有多少玩具了!几箱子了吧!怎么还买!多大了,还只知道玩,怎么不知道学习啊!
是不是很耳熟啊,当孩子想要买玩具,或是我们认为“浪费钱、心疼钱”的时候,父母们有本事给予孩子一百个不重样的暴击。
但这个小男孩显然很想要,所以无视妈妈的拒绝,哼哼唧唧地“无理取闹”,虽然没到满地打滚的地步,但这位妈妈显然觉得很没面子。
“你知不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点钱多不容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位妈妈突然大吼起来,把小男孩吓得再也不敢多说一句了。
可怜的孩子,不知道会不会落下一点不快的回忆。
三、谈钱也该“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
上面这位妈妈的反应,很常见,别说对培养孩子财商毫无用处,还有一个更坏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因为是妈妈/爸爸说的,是我玩具太多了,是我什么也不会,是我的原因,是我不配拥有这个玩具的。
这是典型的语言暴力,如果施加于你身上,相信也不会是什么好滋味。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举行一次全家出游,但是老公却说,“你怎么就知道出去玩!今年你都已经旅行过几次了!”
是不是同样会让你气噎?你尚且有能力用语言反击,然而孩童却在家长的权威面前,只能自吞苦果。
正确的沟通方式,应当是讲出真实的拒绝理由。比如丈夫拒绝妻子的出游计划,应当是“亲爱的,本月已经有了一笔大额的支出,再出游的话,就没有余钱交下月初宝宝的保险了。”
即便是拒绝宝宝购买,也是如此:哎呀,你的这个玩具太贵了,妈妈舍不得给你买。
这样的大实话,也百倍好过家长无理攻击宝宝!
四、顺势宝宝对钱的热度,将正确的用钱观念与他共享
回到帅帅的事情上来,之后我做了以下4件事情,如果您的孩子也在3-5岁这个阶段,不防一起试一试。
1、辨识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与孩子一起认识钱,以及数一数有多少纸币,多少硬币等;
2、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物品,带着孩子一起去买些小东西,比如泡泡堂、小玩具之类的,将钱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3、讲一讲钱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工作,换回的就是“钱”这种财富。劳动可以换取钱,如果宝宝愿意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收到“钱”作为报酬。
4、按照孩子的年龄/天发放零花钱,比如孩子5岁,就是5元/天。这些钱孩子可以自由支配,也可交由父母保管。但孩子一旦接受零花钱制度,那么自己的玩具之类的购买需求,就需要全部由零花钱支出(礼物除外)。
以上是技术层面的,但培养孩子财商最内核的东西是:你尊重孩子对钱的欲望,传递出相关的正面的回馈。
即便我们无法培养出一代巴菲特,但通过平等交流而不是粗暴打压,正面引导而不是负面回馈,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爱财取之有道的君子”——也就是爱钱,却不会被钱控制。好的金钱观,不仅仅是远离贫穷获得富有,更是人生良性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