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世界上,开朗和善于交往,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能组织起更多的资源,从事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工作。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开朗地面对陌生人,除了他具有外向的气质特点外,还表明他有很好的安全感。对环境有安全感,对人有基本的信任,是孩子能够放松地探索外界最好的出发点。
如果我们为了孩子安全,不恰当地给孩子描绘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从小就让孩子生活在忐忑中,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仅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而且还会让孩子在真处于危险情景中时失去求助的机会。
其实,危险并不仅仅来自于陌生人。
因此,让孩子更安全的方式是,帮孩子更完整、客观地认识人性,认识这个社会:
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经验,我们不必刻意去屏蔽。和人交往越多,孩子所积累的关于人性的经验越多,应付各种局面的能力也会越强。由于孩子的经验毕竟比成人少,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景,从旁及时点拨、提醒,帮助孩子逐渐认识真实的社会。这种根据具体情景所做的点拨和提醒,也更容易被孩子完整地理解和记忆,并形成自己的安全行动守则。
还有些东西是父母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的:
地址、电话、父母的姓名、手机和工作单位——这些家庭基本信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让孩子熟记,但不可轻易告诉陌生人。
看见警车巡道时,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讲讲110是什么。
对于一些生活中不会轻易经历到的(我们也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故事,让孩子理解其中利害。
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知道如果在外面走失了,该怎么办;如果处境危险,该如何设法脱身,找谁帮忙,怎样报警。
需要特别小心的是,所有这些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太生硬,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