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孩子的天然节律
看到孩子不做作业不复习,一味玩耍,哪个妈妈都会感到焦虑,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事,不由自主会脑补出各种孩子未来生活不理想的画面,让我们紧张、焦虑,如坐针毡……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充满期待——你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成绩优异,自律自立。
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部分对自己为什么会紧张、焦虑的理解。于是我们就可以开始思考:孩子放学一定要马上开始做作业吗?孩子需要一直做作业吗?孩子不可以玩耍或不复习吗?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节奏,身体节律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孩子适合先紧后松:需要先把责任范围内的任务完成再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有一些孩子则需要先行放松,让自己身心舒展之后再投入学习。如果尚在培养学习习惯的阶段,父母则需要观察,看看孩子的天然节律是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对Ta来说效果最佳。
利用好“多”出的时间
“学霸”型的孩子也不都是在考试前有复习习惯的。一些知识吸收能力或者记忆力、理解力强的孩子,无需预习、复习,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业。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凭空“多”出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或专长技能。
不管我们想帮助孩子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都不要忘了孩子自己才是ta学习、生活和人生的主人。如果不能经由我们的帮助唤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明白这些是自己的事需要自我承担责任,那么即便在父母的九牛二虎之力下,孩子勉强达到预期,也是为做而做,那还不如不做。
有时候我们尝试走出自己的既定认知和常识,去摄取更多的知识,尝试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反应和需求,让我们的育儿认知系统处于一个鲜活的,会不断更新的状态并让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完美,却一直在不断努力,我想已经是相当好的一种育儿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