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游乐场玩的高兴,并且大声的喊叫,但看到这一幕的家长,很可能会用更大的分贝来喊停玩的高兴的孩子:“XX,你给我停下,不许这么闹,别玩了”,可能我们不止一次会在一些场合看到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不满,突然就宣布“该走了”,有时还甚至会强行拖拽走哭闹不止的孩子,并大声呵斥。
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管制方式,防止孩子影响到他人,我们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公共场所疯跑疯闹,那样会被其他家长认为是熊孩子。可你要知道,孩子们爱玩是天性,而且对于游乐场这种地方本就是孩子们释放自我释放心情的场所。而且我们为了管制和约束孩子“犯错”的行为,会用吼叫甚至威胁、欺骗的话语来“应付”孩子,就相当于孩子的正常需求被我们强行的拒绝和否定,这样长久之下,孩子可能会异常听话,悄悄的玩耍,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他们长大了懂事了,而是在家长的管制下变得自卑了,内向了,只因为他们不敢,他们害怕家长的威吓。
强硬式的管教有的家长会无时无刻提醒着自己的孩子要听话,不能违反自己定下的规矩,原因只是“因为我是你妈,所以你必须听我的。”“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不听话,你太让我失望了”……
家长类似如此的唠叨和批评,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能按照家长规定的轨迹成长,违反就意味着被训斥。而家长的这种强硬式的管教其实是刻意干预了孩子的成长,虽说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走上歪路,可一个在规定轨迹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不敢有一丝忤逆的孩子真的好吗?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孩子会变得极其自卑,觉得自己事不如人,低人一等。小时候家长令人恐怖的强迫行为,只会毁掉孩子自己的信心和希望。
以上3种管教行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危言耸听,都是为了孩子好才这样管教,怎么会害了孩子?当然管教并没有错,但起码要分清事情的本质,不能凡事都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长都会恐惧,并不是恐惧孩子变坏,而是恐惧孩子会在这个社会被过度溺爱,从而不敢放松一丝一毫的纵容,但过度管教就会造成以上的情况,让孩子丢失自我,变得自卑。我们在避免过度管教的前提下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和限制,而不是一味的管教。
当然,相信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有的家长从来就不这样做,一切管教行为和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文化、能力以及所承受的压力息息相关,我想说的是,希望你能够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严厉的训斥,犯错在所难免,我们要有不同的反应和管教方式,显然上面的三种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你们对于这种说法认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