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Carol Dweck博士,把人们分为“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挫折、错误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对于孩子来讲,让他们拥有成长心态,首先要改变我们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会非常怕输,怕失败,他们会想着:“我聪明,所以别人才会夸我,我要是失败了,别人就不会觉得我聪明,不会夸我了。”这是典型的“固定心态”。
正确的夸奖又是什么呢?应该更多的重视孩子做一件事的过程。
这样孩子对待每一件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与否,而是努力坚持,并且敢于尝试。
一开始会觉得很麻烦,但是慢慢习惯了就会发现,这种夸奖方式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加心平气和。
因为你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进步,不会只看重结果,也能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
你不需要提供无时无刻的帮助
不要总想着“我举手之劳而已,何必惹孩子大哭大闹”。
我们不需要充当孩子的消防员、救世主,一看到宝宝深陷问题的泥沼,就想着立刻、马上帮他摆脱任何阻碍他们舒适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告诉他遇到困难时要怎么解决。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修理车子让我帮他找个扳手,他在屋外指挥我:
而此时的我妈,早已经抓狂了,吐槽我爸太懒:你自己去拿早就找到了!指挥她半天我看着都费劲。
最后我爸说,这次费了劲,以后就省劲了啊,她永远知道扳手在哪里了。
没错,到现在我都记得它在哪里...
有了CC之后,我也充分了继承了“懒”的基因,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我会不厌其烦的告知、引导、给建议、出方案,但绝不动手代劳。
能动嘴绝不动手。
因为我知道,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她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的耐心和经验,而这些最后都会成为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其实孩子情感韧性差,都是家长一点点惯出来的。
我知道看着孩子们在困难中挣扎很难,但是你必须让孩子认识并接受这种不舒服。
等他们能学会忍受犯错误、忍受要求不能轻易得到满足这种不舒服的感觉,长到足以让他们对失误感到好奇时,孩子实际上就能形成一种“成长心态”。
所以我们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理解在困难面前坚持的价值。
在努力坚持,经历挫折和渺小之后,孩子会高兴地意识到他们有能力自己创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