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孩子“扛得住事儿”
1.正视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当负面情绪产生时,学会为情绪排毒才能让生活更加愉快。
父母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常用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大哭,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绪牵引着朝他训话:“为什么老是这么不懂事?”面对愤怒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面对父母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双重负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加难以解脱。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学会倾听和同情,教会孩子正视负面情绪。如孩子心爱的东西坏了非常难过,这时父母可以帮助他尝试看看能否修好,如果不行,可以用仪式感让孩子接受现实:例如,将孩子对小物件的美好回忆写到纸条里,用一个箱子将心爱的东西和写下的纸条放在一起,告诉孩子:“等多年过去,你还是可以拿出来回忆的,小物件虽然不能再用了,但是我们可以给它一个美好的结果。”
引导孩子正面思考。在国外某部影片里,小男孩安鲁是父母和周围人心中“最讨人厌的孩子”。他生气时会乱踢家里的东西、会制造各种噪音,还喜欢把周围搞得乱七八糟……有一天,他在家门口拎起家里的一个长着小红花的花盆,正要往天上踢时,路过的一位老人说:“小朋友,你种的花可真漂亮!”小男孩突然愣住了,很久很久才放下了花盆,然后静静地拿起水壶开始浇花……
2.有效沟通,给孩子一点面子
再小的孩子都有面子和自尊,不要当众责罚孩子,否则他们的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有些家长喜欢以吓唬孩子来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听话,警察把你抓走!” “不听话,人贩子把你带走!” 这些方法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障碍。
易怒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容易情绪波动的。在孩子闯祸、闹脾气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要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讲道理,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3.学会“放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善于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多读书,多学习,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培养孩子勤奋的品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着出手,要适度把关引导他自己解决,教育他:“同伴、老师、网络和书籍都是你解决问题的助力。”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在孩子能力范围内鼓励他自主选择,并且不管辛苦还是后悔,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未知的事物,遇到挫折困难,正面面对困难,“玻璃心”才能被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