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倘若父母总以这样的模式跟孩子沟通,孩子又怎么会不有样学样的,跟你讨价还价呢?
3.父母没有底线的妥协
曾经在《妈妈是超人》中,演员马雅舒对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但无论说再多的“不”,孩子们还是一样,把她的话当作耳旁风。
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时,马雅舒不同意,孩子直接躺倒在地,哭起来,最后马雅舒妥协了,带着孩子去了超市。
在菜市场,孩子刚吃完蛋糕,又哭着说要吃面包,马雅舒一开始也是拒绝的,孩子见哭没有用,便开始开始撒娇:“妈妈,求求你了”,于是马雅舒又开始妥协。
马雅舒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没有底线的妥协,没有原则的退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和你讨价还价,甚至用哭闹“威胁”。
每个孩子是有自己的小聪明的,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的“条件”都是试探性的,甚至不是真的想实现,只是想试探下爸爸妈妈。
如果父母越容易让步,孩子就越得寸进尺。
讲条件,不如和孩子谈底线孩子总和你讲条件,说到底还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出了差错。想要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沟通模式,不仅要有爱,也要讲原则,守住底线。
如果小的时候,孩子哭着喊着要买玩具,不买就撒泼打滚砸东西,你同意了,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依旧用这种方法来治你。
孩子偶尔谈条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讨价还价,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确规则坚持到底。
有些事不能讨价还价。比如吃饭前要洗手、打游戏不能太晚、作业要按时完成等等,别怕孩子哭,如果一看到孩子哭就心软了,立再多的规矩也无济于事。
有些事可以适当让步,孩子提的要求合理,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
比如平常总是管着孩子少吃糖,但孩子生日又收到很多糖果,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一天吃几颗,只要孩子提的数量合理,可以答应孩子,甚至可以夸夸孩子主动的自我节制。
父母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守住自己的原则,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