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做法
表示出对孩子心理状态的认同,对孩子更多一些包容。
“你是担心要不来气球吗?你不太想去要气球是吧?没关系,那我们就不去要了。下次你想要的时候再去。”
这样让孩子提着的心放下来,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对父母鼓励的信任。
父母做好示范,自己先敢于表达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声表达、主动表达,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预谋一下,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
帮助孩子体验一次成功,而这次成功可以是一次预先安排的。
比如我们可以和幼儿园老师私下协商好,鼓励孩子在遇到张老师后问好,张老师则用夸张的方式回应,表现出极度的赞扬,用超级拥抱或者是抱着孩子旋转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惊喜”,并且悄悄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大声一点儿就更好了”。
体验到成功后,孩子就会有更多勇敢表达的行为,父母再逐渐帮助孩子从面对熟悉的人到面对不太熟悉的人。
刻意一点,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
对环境的陌生感,是孩子不敢表达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不妨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见不同的朋友,让孩子逐渐走出家庭,熟悉周围不同的环境。
可以先从小范围的朋友圈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大一点儿的范围,逐步降低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让宝宝爱上表达,说出心里所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足够耐心,足够细心,帮宝宝营造语言发展的大温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