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摸着他的脸庞,我的眼泪却夺眶而出,天知道我为了培养他的主见性坚持得有多难。在他两岁以前,奶奶在带他时总是阻止他,比如,他要自己吃饭,奶奶就把他紧紧抱在怀里,一口一口地喂;他登高爬低时,奶奶就强制性把他拉下来……在那时,我认为自己可以“曲线救子”,趁奶奶忙着做饭时让他自己吃饭,趁奶奶不在家时鼓励他登高爬低。可是,有一件事的发生却打消了我这种想法,让我下定决心自己带孩子。
在小龙两岁零一个月的一天晚上,奶奶跟大姑等人打牌,小龙站在旁边咬牌。奶奶见到他这一行为后,先一把把他的牌从嘴里拽出来,可是,小龙又塞了进去。奶奶气不过,便打他的手,一边打,一边说:“还咬不咬牌?”最开始,奶奶越打,他越往嘴里塞,直到奶奶把他打哭了,他才停止。
见到奶奶这一行为,我的心理咯噔一下,在心疼小龙时更理清了先生这些年如此迷茫的原因,因为他从小就被这样压抑,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坚持的权利,自然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见,以致于在工作中屡次选择屡次失败。
而我与先生却完全相反,我上初中时,即使父亲不答应,不给我任何一点帮助,我也自己为自己转校;工作时,即使全家人都反对我写作,我毅然决然地走上写作之路;在选择对象时,他们都安排我回家相亲,我却宁愿跪着走完自己选择的路,也不屈尊于他人给我安排的婚姻……从心出发,虽然很不容易,可是我却一点一点地用行动证明自己当初做出了多么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深知主见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2-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顺利发展,孩子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能否顺利渡过人生第一反抗期又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主见性。如果孩子错过这个重要时期,也许永远也不能得到弥补,也许父母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改正。强迫孩子听话又是培养孩子有主见的致命打击,所以,我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更不允许孩子被强迫听话。于是,我决定自己带孩子。然而,我这个选择却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甚至演变到婆婆为此跟我抢孩子的地步。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这个过程异常艰难曲折,我依然坚持了下来。现在每次看到小龙那副“鬼精灵”的小模样,我的嘴角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欣慰而又幸福的模样,而先生随着阅历的增加,他慢慢也意识到了我当初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回想近两年的时光,有时候也会为小龙的固执已见而心生烦恼,比如,你叫他往左边走,他偏偏一边回头看你,一边往右边走;你让他叫爷爷奶奶,他却一溜烟跑开了;你叫他不要光着脚丫在地上跑,他却撒开脚丫子跑得蹬蹬响;你叫他不要乱扔垃圾,他不仅到处扔垃圾,还把垃圾桶弄倒,像滚桶一样玩;你明知道那泥坑会把他陷进去,告诉他不要去踩,他偏偏一脚踩了进去,糊了一身的泥……
面对小龙的这些叛逆行为,我也曾为此苦恼过,但我深深地明白所有叛逆行为的背后都是主见的萌芽。因此,我大多数时候顺着他的意,他往右边走,我便放弃自己的阵地,跟随他的脚步;他愿意踩泥坑,那就让他踩过够,大不了回到家扔进澡盆里慢慢洗;他不叫人,就用鼓励的方式来慢慢引导;他到处扔垃圾,随他扔,但他不小心因垃圾摔倒时,我便及时告诉他这是乱扔垃圾的后果……就这样,我用耐心陪他走过了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有主见呢?我有下面几点总结:
@在规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在孩子一岁半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比如,我带孩子去从摇摇车时,通常跟他约定好只坐一次,但具体坐哪一个,则由小龙自己决定。也许是火车,也许是喜羊羊,或者托马斯。在规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利既培养了孩子的主见,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又给他画了一个大圈子,从而进行有限地选择。
@不强制孩子听父母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机器,不应该受父母的操纵。然而,很多父母却总是以权威者自居,强迫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听话就打骂,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听父母的话。婆婆就是这样的做法,我却极力反对。在小龙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时,我通常会先把后果告诉他,如果他执意而为,则选择尊重他的意愿。要知道,一个听话的孩子最多只能成为父母的复制品,永远也不能像小鸟那样伸开翅膀翱翔蓝天。
@抓住自我意识发展关键期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到高峰期时,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经常将“不”字挂在嘴边,甚至有意跟父母对抗。也许很多父母因此而烦恼,但这恰恰是培养孩子主见性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抓住了这一时期,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第一反抗期,孩子自然而然就发展出了自己的主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