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对自己孩子的“呵斥”收起来,教会孩子“去呵斥对方”。
“老师说,不能打人!”这是孩子世界里的价值观,不容被破坏。家长要切合孩子的价值观,这么告诉孩子:当别人打你的时候,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及时地躲避,或者用双眼瞪住对方,大声地呵斥对方:“不许打人,住手!”用声音吸引老师的注意,寻求到大人的帮助。这样的“呵斥”,你会吗?
你会发现,比教孩子打回去,更能让孩子接受的是让他们学会大声地“呵斥”,因为“呵斥”不等于“不能打人”,孩子更愿意接受这个方式来进行自卫。
二、不教孩子打人,但要触发孩子的“肢体机关”
孩子受欺负不会还手,除了他们坚定地恪守老师“不能打人”的教导,除了他们的内心怯懦不敢反抗,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身体的“肢体机关”未被激发,孩子不知道怎么去还手!这不是父母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抓起孩子的拳头往自己身上砸两下,孩子就能瞬间学会的。
因此,父母应该在平时和孩子多玩玩“肢体碰撞”的游戏。爸爸下班,可以和孩子扭在一起打闹一番,或者相互比手力,身体不动,互相推手;又或者是玩一玩枕头、布绒玩具大作战的游戏。
这样的打闹游戏中,能慢慢释放出孩子的“肢体语言”。当孩子与孩子相互打闹而引发冲突时,他就会下意识地学会用自己的肢体进行自卫。
三、让孩子学会“谈判”
小朋友之间的冲突,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孩子的事儿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个方法适用稍大一些的孩子。
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实孩子对“被欺负”这件事,他也会自省学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家长不要过多给孩子外围压力。
记得儿子读中班的时候,有一天奶奶得知孩子又受小朋友欺负了,气得奶奶就要跑去告老师。结果儿子拉住了奶奶,说:“奶奶你别去了,小朋友的事情自己处理,大人去了,反而不好处理了!”
为了这话,奶奶忍住了。后来儿子告诉我:“妈妈,其实我不是没有力气,只是这个小朋友个子小小的,我怕用力弄疼他,所以没还手!”又过了两天,孩子说起这事,故意神秘地考一考我:“妈妈,那个小朋友他不打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以为孩子开窍了,用拳头震慑住了对方,结果他却告诉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我们成了好朋友了呀!”原来两个孩子相互分享看过的电视、动画片,俩人达成约定一起玩,转身就成为了好朋友。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装不下太多的愤怒。
所以,当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父母不妨试着鼓励一下孩子,让他们学着跟对方去“谈判”,让“孩子的事情”以“孩子的方式”来解决。这其实锻炼的还有孩子的交往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
孩子受欺负不会还手,怎么办?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爸爸妈妈,请先放下焦虑,保持镇定,试着用这三招来引导一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随着成长有能力来处理自己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