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为什么二胎家庭里,更要重视老大呢?

为什么二胎家庭里,更要重视老大呢?

如何让大宝与二宝和谐相处?

懂得适当“偏心”大宝后,如何让大宝与二宝更加融洽和谐的相处,还需要父母付出诸多的努力与坚持。

对大宝来说,确立自己哥哥或姐姐的角色,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准备过程。为了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你可以这么做:

1.带大宝陪妈妈产检,让大宝看妈妈的 B 超报告,或是让大宝靠近妈妈的肚子听胎心跳,一方面和大宝讲述生命的起源,进行生命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大宝对新生命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2.与大宝一起探讨要给未来的弟弟或妹妹准备哪些东西,让大宝陪伴你去买,增加大宝对二宝的期待。

3.鼓励大宝帮弟弟或妹妹取一个名字,增加大宝对二宝的接纳度。

4.多向大宝灌输二宝很爱TA,期待与TA见面;即便有了二宝,妈妈对大宝的爱依然不会减少,缓解大宝的焦虑。

为了避免孩子间产生矛盾或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二宝出生,很多父母会选择把大宝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外人带。

其实这么做,并不明智。手足血脉之情,的确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但把孩子分开带,不仅错过了孩子们生命初期相互陪伴的宝贵时光,还会给另一方带来不被父母喜欢的负面心理。

因此,二宝出生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孩子分开带。

当两孩子都在身边时,为了促进彼此的感情,你可以这么做:

1岁前: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

二宝出生后,给大宝准备一份礼物,以二宝的名义送给大宝,恭喜大宝当了哥哥或姐姐,让大宝感受二宝到来的喜悦。

等二宝稍大一些后,可以让大宝一起参与照顾二宝,比如帮拿尿片、扔尿片,在冲奶粉时,帮忙把奶粉放入奶瓶、给二宝喂奶等。

明星孙俪就经常晒哥哥照顾妹妹小花的微博。参与照顾二宝的过程,是培养彼此感情的一种好途径。

1-3岁:轮流谦让、适时奖励、引导分享

1-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如果一味让大宝迁就二宝,会引发大宝的不满,从而对二宝动手。

反之,若一直让二宝迁就,则会让大宝养成蛮横不讲理的性格。

所以遇到纷争时最好的办法是:轮流谦让、适时奖励、引导分享

轮流谦让:例如两人争抢玩具,上一次是哥哥让弟弟先玩,这次轮到弟弟先让哥哥玩,并且玩的时间尽量确切到几分钟,比如哥哥先玩8分钟,然后给弟弟玩。如果孩子们不同意,那么玩具只能被妈妈强行收走。

另外,2-3岁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心理叛逆期,遇到纠纷,父母讲道理很难有效,因此无论是大宝还是二宝处于该年龄段时,可以适当“偏心”一下。

适时奖励:面对冲突局面,父母应该制定统一的预防及善后规则。冲突中,谁愿意先谦让,谁就可以得到奖励,(奖励可以是妈妈的吻等)。冲突发生后,谁愿意先承认错误并道歉,谁就可以拿到奖励。

在《妈妈是超人》中,胡可对待安吉和小鱼儿的态度就是谁先承认错误并道歉,谁就能得到妈妈的吻,安吉也因此收获无数妈妈的夸赞。

引导分享: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可以先从最亲近的妈妈开始,然后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小细节中。

例如,宝贝吃水果,妈妈可以问:“水果真好吃,可以给妈妈吃一点吗?”“绘本真好看,可以和妈妈一起看吗?”然后一步步过度到给姐姐/妹妹/弟弟/哥哥分享。有了分享意识孩子间的矛盾自然会减少。

3-6岁:帮理不帮亲,对事不对人

3-6岁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建立是非观的敏感期。

遇到矛盾,家长应该耐心询问原因,并给出相对公正公平的处理办法,不把孩子拿来做比较,不说“你不乖,还是弟弟听话”“你看姐姐就比你懂事”类似的话,这便是帮理不帮亲。

做到帮理不帮亲简单,但做到对事不对人却很难。父母在处理矛盾时,如果太过严厉或大吼大骂,孩子会把这种教育当做是父母对自己的讨厌。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孩子说出“再这么调皮,爸妈就不要/不爱你了”类似的话。只说事情不对的地方,不说孩子不对。

6岁以后: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越长大,出现矛盾越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尤其是当孩子过了6岁以后。

父母过多的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更可能让孩子间的矛盾升级恶化。

与其制止孩子打架,不如让孩子在矛盾和纠纷中,寻找和探索出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找到彼此的相处之道。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说过,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就好像一个杯子,需要不断蓄水。

在二宝出生之后,别忘记向大宝的杯子里“蓄水”,这便是父母保持平衡的小秘诀。

最后,愿勇敢生二胎的宝妈们,都能给孩子留下一个相亲相爱、互相扶持的亲人,也期待多年以后,他们能成长为彼此最温暖厚实的依靠。

人生之路,山高水远、困难重重,多一个亲人,便多一分生活的底气。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