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父母做这3件事特有效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父母做这3件事特有效

改掉拖延症,提升专注力

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一点点作业,孩子却写到三更半夜”的经历,这些可能都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造成的。专注力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而拖延症是提升学习力的死敌。除了催促孩子,盯着孩子做作业,家长还可以这样做:

★由易到难:从简单、有趣的学习内容先着手,让孩子进入状态,并且产生信心。有研究表明:当你面对一件特别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大脑会产生神经上的不适;但是一旦你开始动手做,大概十几分钟,神经的不适就会消失。比如当孩子静不下心学习时,可以先做比较喜欢科目,十分钟后比较专心了,再处理难的。

★任务清单:目前在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修读博士的周育如,从小教女儿列待办列表,并把列表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在前面打勾,享受一一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时间自控:家长努力监督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孩子能够成为主动且乐于学习的人,让学习从“他控”发展到“自控”。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确实可行的作息表,张贴在房间的显眼处,训练孩子规划时间,并检验自己是否达成。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由孩子自己制定时间规则,让他觉得“自己做得来”,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当孩子的“队友”,一起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想学习?与其把问题丢给老师,或者押着孩子上学、写作业,不如主动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比较常见的原因可能是:

1.缺乏动机:为什么要学习?有太多事比做功课好玩。

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家长老师给的任务,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表现欲,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比如孩子开始学习画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如果你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或者觉得好笑,说孩子“把老虎画得像猫一样。”会让孩子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学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2.环境因素:吵闹的环境影响孩子学习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能保持安静,或读书,或做响动不大的事,都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反之,如果家里的电视声、吵闹声过大,会让孩子难以专心。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可见父母以身作则,营造适合学习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专注学习能力也有正面影响。

3.情绪不安定:跟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焦虑明天的考试等。

当孩子完全有能力解决矛盾时,家长最好不要介入,但可以引导孩子:“对这个问题,妈妈是这样看的。”说出自己的建议,同时教会孩子不要逃避问题,即使是成年人也一样,只有处理好生活才能有精力处理好学习和工作。面对孩子对考试的焦虑,可以引导孩子不要过分注重得失:“学习不只是为了成绩,及时将来工作生活,也需要终身学习;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发现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家长也要关心是不是是受生理因素干扰。每天保持足够的运动和休息,可以让孩子更快进入状态。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