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二:不自然沟通
有些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喜欢捏着嗓子或者装作某个动漫人物的声音,有时也会模仿孩子的某些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例如:“喝水水,洗脚脚”。
本来是想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达到“平等”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在孩子言语发展期,没有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标准的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言语发展。
误区三:多讲少听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听到的都是爸爸妈妈的声音“宝宝你看……,是这样……那个不可以……,却很少能够听到孩子讲话。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的沟通更像爸爸妈妈自己的单口相声,孩子对这件事的感觉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表达?
往往在父母的各种情绪中被忽略了,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拖拉等很多失去自我的坏习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需要静下来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些什么,不要急着给孩子否定,先听一听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的需求。
误区四:不分轻重的逗孩子
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能够了解“言外之意”,当成人有这种逗弄的言语,孩子会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没鼻子了!”,孩子在这样的理解下,会害怕、会哭就不奇怪了。有时父母也会吓唬自己的孩子“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这些逗弄和吓唬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安全感和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