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家长原因
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将会影响每个人一生。
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控制和保护会弱化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是家长常犯却又总被忽略的原因。
父母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从小养成孩子的独立性,可增加他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从而更能处理好社交问题。
3.孩子不够自信
孩子对环境无法适应,与同学无法很好接触,这跟孩子不自信有很大关系。而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源于生活中的不自信,也可能因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过创伤而引起对环境的高度警觉等。
那么,当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出截然不同时,该如何解决?
1. 让孩子先交一个朋友
孩子时常会产生“希望有一大群朋友”、“希望自己受大家欢迎”的欲望。当孩子拥有大量朋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往往不怕失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孩子的这一情况不会是个例,家长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帮助孩子找到一个玩伴,并提供更多相处的机会,建立友谊,从而渐渐融入集体。
2.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如参与接待客人,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对自己建立自信心;在招待朋友的聚餐会上,让孩子表演一个拿手好戏,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与外人接触的自信心。
还可多带孩子去超市和商场等社交活动更频繁的地方,在帮忙选购过程中,鼓励孩子与超市阿姨、服务员、保安等多多沟通,既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又能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3.做家务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杜绝父母的过度包办,应鼓励孩子帮助大人干活,如让孩子帮忙晾衣服、擦桌子等既容易又很快做完的事情,满足孩子的表现欲与成熟感。
但是,家长们应该明白让孩子干家务的目的和原则,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挫败感。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要及时鼓励,切忌空泛的表扬,鼓励需言之有物,如“这些衣服都是宝宝帮妈妈拿的衣架,没有宝宝妈妈都晾不了这些衣服呢”“宝贝把毛巾放得这么整齐,你太能干了”。
自信的建立正是从家长的鼓励和这些点点滴滴的成就感中获得的。当孩子养成自信开朗的性格,就更能适应和融入陌生的集体。
最后,娇妈祝福宝贝能收获一个快乐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