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刚放到嘴里就吐出来了。要是阻止他,让他先吃一种,他就开始哭闹。
3、“南海宝宝”又咬又啃“南海宝宝”13个多月了,最近总是把他能拿到手的所有东西都放到嘴里,又是咬,又是啃。
把东西从他嘴里拿开,就开始哭闹,怎么哄都不行。
给他一个玩具,他又很快的送到嘴里啃咬起来。
4、“北海宝宝”爱咬人“北海宝宝”16个月左右的时候,拿到什么都喜欢用嘴巴先尝尝,还特别喜欢咬人,甚至把妈妈的手指头都咬出了血印。
自己的食指关节处又红又肿,还出了两个水泡。
其实,在宝宝2岁之前,上面这些表现都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只需要陪娃做好下面这些工作就可以了。
4招安全度过口欲期 多和宝宝做动手的游戏可以多让宝宝用手拿玩具,进行拉扯、撕拽等动作。
改变宝宝默认的“手只能吃”的固定思维,转移宝宝注意力,让宝宝明白手指可以做很多事。
帮宝宝经常洗手宝宝手指干净,可以降低细菌入口的风险。
注意给宝宝清洁手指时,需注意用干净的湿毛巾清洁双手。
不要使用消毒湿巾或免洗洗手液擦手,以免宝宝把残留的消毒剂吮吸到嘴里。
给予宝宝更多的安抚每次喂养后不要马上转移注意力,而是陪在宝宝身边,把宝宝哄睡后再离开。
以免宝宝因为没人关注而吃手。
使用安抚奶嘴小月龄的宝宝如果能够接受安抚奶嘴,妈妈们可以用它来满足宝宝的吃手需求。
通常情况,只要宝宝在2岁以前戒掉奶嘴就不会影响牙齿发育,爸妈们也不必担心会对宝宝的颜值有影响了。
大月龄的宝宝,可以选择手帕巾等做宝宝的安抚物,来舒缓宝宝的情绪,代替吃手。
其实,宝宝口欲期持续时间的长度和父母引导有关。
如果2岁之后还有经常吃手、甚至咬人的现象,说明宝宝出现了“口欲期”过度延长的情况。
这时妈妈们就要及时阻止了。
过度吃手要智取2岁之后的宝宝,语言沟通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都比较强,这个时候妈妈们要多尊重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当宝宝开始吃手时,递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或者陪他做些能用上小手的小游戏。
比如,一起唱拍手歌,一起跳舞,帮助宝宝自然停止吃手。
先从家里开始,和宝宝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可以吃手,除此之外就不可以随便吃手了。
像这样,慢慢限制孩子吃手的时间,不要一开始就在公共场合要求孩子不可以吃手。
因为孩子在外面本来就容易紧张,在他尤其需要“吃手”安抚的时候,我们予以制止,效果往往不好。
带宝宝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东西,比如看看花、树、车子,同时跟他说说话。
有助于增加宝宝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对手指的关注度。
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胆小怕黑,就装上夜灯。
【关于夜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请戳?要让宝宝睡得好,这个细节必不可少!】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粗暴地训斥,要安慰他:“没关系,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要注意哦!”
应对宝宝咬人有方法有的宝宝常常会咬人,这个时候妈妈们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引导宝宝表达情绪
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生气或愤怒)需要发泄时,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表达情绪。
比如,生气了就摇摇头,摆摆手。
锻炼宝宝语言表达能力
当宝宝说不清楚事情的时候,妈妈可以引导宝宝重复自己的话。
比如:“你要这个车吗?”“我要这个车”。
如果有难度,妈妈就一边指玩具车,一边让宝宝跟着自己重复说“车”。
告诉宝宝不可以模仿
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当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妈妈要告诉宝宝,这样做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宝宝不可以这样做。
家长以身作则
爸妈不要用轻咬宝宝的方式来表达亲昵,这会让宝宝认为咬人不是坏事。
严肃纠正
一旦宝宝咬人,父母要一边制止一边严肃的告诉宝宝,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要一笑而过。
多和宝宝沟通
妈妈们平时多和宝宝沟通,鼓励宝宝多和其他玩伴交流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