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
原因可能是,两到三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刚起步,通常说话没有什么逻辑,所以容易让人觉得他们在撒谎。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象的。比如,他把饼干吃了之后,可能会和妈妈说“爸爸吃了我的饼干”。这其实不是在撒谎,而是因为他分不清想象和现实,觉得饼干可能是爸爸吃的。所以3岁之前的孩子撒谎,家长用不着那么紧张。
孩子四岁说谎就和三岁不一样了,这时候他们已经能区分现实和想象了。四岁是学语言的最好阶段,孩子撒谎更像是一种炫耀,家长不用大惊小怪,但孩子撒谎的时候,要告诉他说实话和说谎话之后别人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说的话会影响别人。
如果孩子5到8岁了还总说谎,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研究表明,孩子常常为了逃避一种不好的感受而说谎。家长这时候除了关注这种行为本身,更需要看到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
遇到孩子撒谎该怎么处理呢?
这里有个孩子撒谎的案例。有个家长说自己6岁的孩子学会偷钱和藏钱了,但孩子不承认自己偷钱,家长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先要知道为什么孩子要偷钱藏钱。因为6岁的孩子用不着花钱,钱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
后来发现,原来是幼儿园做了个主题活动,孩子们可以用钱换东西带回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了解钱的用途。所以孩子其实不是喜欢钱,而是因为钱能换东西。而且孩子用钱换东西之后,还会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所以他想用钱换更多让家长开心的东西,并且得到夸奖。那为什么要用偷和藏呢?主要是因为这是孩子目前能得到钱的唯一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知道偷钱会让父母伤心,他们没办法把行为与别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所以,在这个例子里面,家长要先搞清楚孩子撒谎的动机,等孩子解释之后,告诉他撒谎对父母情感的直接影响,要给孩子台阶下,别纠结孩子承不承认撒谎,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家长的感受是什么。别说撒谎的惩罚,告诉他说实话的好处。
针对孩子早期的撒谎提了几条建议:
一是家长平时要多“说实话”;
二是交流前要确认自己的情绪是平静的;
三是别想一劳永逸,孩子早期的撒谎,主要是分不清真实和想象。不要总是责备孩子“撒谎”,而是帮他们区分理解的误区;
四是尽量别把孩子的早期撒谎行为上升到道德高度,要告诉孩子撒谎会让听的人不愉快,在孩子撒谎的时候,让他自己想想解决方案;
五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如果他觉得家长把他当成一个“骗子”,他可能就不愿意说实话了,你要根据每次的实际情况去帮孩子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