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孩子不肯做作业?三种诉求三个应对

孩子不肯做作业?三种诉求三个应对

诉求二、回应感受,是打开孩子心门的神奇钥匙

“作业做完了没”?妈妈从厨房里出来,问。

“没做!”孩子说。

这个时候父母怎么办呢?是诉苦、抱怨、责骂怒发冲冠吗?

不,不!那样的话,你就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就把解决孩子不做作业这件事的难度翻了几番——也有可能永远都解决不了了,因为孩子向父母永久的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比如孩子说:“作业特别多,还难!”

这时候,家长应当怎么回应呢?“哦,今天作业特别多啊?还挺难的?”

“是啊最啊!”孩子猛点头。

“嗯,在学校上学一整天,回来做作业又得不少时间,是不是有点辛苦哪?”

“嗯嗯,是的是的!”孩子继续猛点头。

妈妈正寻思着怎么彻底解决。突然想起在“平凉家长之家”之前哪期课上听了那么一耳朵,有个“召开家庭小会议”的法子,是不是也可以搬过来用一回?彻底弄明白这孩子写作业拖拉的毛病是咋回事儿,并彻底地给解决了!

不想孩子说话了,这一听,可把妈妈给意外的,惊喜坏了:“可能是我写字有点慢,我会抽时间多练练,以后会快起来的!”

“噢噢,我的宝贝,小脑袋瓜会分析问题了啊,分析的还挺准的,连解决办法都有了!”妈妈高兴极了,惊喜地连连点赞。

“呵呵,我去做作业啦,虽然有点多、有点难,不过我保证,在睡觉之前肯定做完!”孩子信心十足地、乐呵呵地跟妈妈显摆说。

“好的好的,那妈妈也忙会儿,那本书还有30页就读完啦!”妈妈也开心地说。

“嗯嗯,咱们都好好学习!”孩子说。

“有过于难的,你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喊妈妈帮忙哦!”妈妈说。

“放心吧,老师都讲过的,还有例题呢,就算不会我琢磨琢磨就会啦!”孩子更兴奋地说。

亲爱的家长们,有没有发现神逆转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作业做完了没”?

“没做!”

“没做!”神逆转就是从这两个字开始的。如果按以往的惯例,又一轮的唠叨、抱怨、责罚又会轮回上演。可是,这回,不一样了!

结论:

1、孩子的心理诉求:孩子“爱的语言模式”有可能是肯定的言词型。其心理诉求是:寻求来自于父母的真心的理解、回应和接纳。

2、家长的应对策略:孩子需要来自于父母的,更多的真心的理解、回应和接纳,那么就给他,多多的给,比孩子预期的还多。那么,孩子心底的那点自卑和不安,将会被更有底气、更强大的勇气取代,潜藏在他身体内部的潜能将一天天被全部激活。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理解”会让孩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尽管,这种理解不能帮他解决任何问题,但是他心里没那么难过了啊,也没那么孤单了啊,因为孩子感应到了来自于父母的和解,而不是以往的敌对。孩子确切地知道了:父母和他是一国的,是在一起的。那么,他干嘛不做个让自己很舒服、让父母很喜爱的“好孩子”呢?

诉求三、一个受到鼓励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咱们回头看“情景3”:

“语文做完了。”孩子说。

“数学呢?”妈妈问。

“没做呢。”孩子说。

“啥?马上九点了,数学还没做……叭啦叭啦叭啦”妈妈开始狂轰乱炸。

“不做了!”忍了半天,终于忍无可忍的孩子愤怒的吼了一句。把铅笔一扔,把桌子的书本、作业、书包“哗啦”一下全推到地上,然后转身往床上一扑,拽被子蒙了头,成了个小木头娃娃,一动不动的了。

妈妈简直要气疯了,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在地上打转转。这打也不是个打法儿,骂也不是个骂法儿,这咋整啊啊啊啊……越想越气,越想越急,越想越委屈,万千滋味汹涌澎湃上心头,禁不住悲从心起,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为什么?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怎么办?怎么办?这到底要怎么办?

小小的一个做作业事件,怎么就弄成“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了呢?

被子下窝着的孩子在流泪: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地板上踞着的妈妈在流泪:这日子可咋过啊!

结论:

1、孩子的心理诉求:孩子“爱的语言模式”有可能是需求服务型。他有可能不希望家长过多的控制、过多的干涉。他希望和平的解决问题,他希望能够为家长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家长全部包办。

2、家长的应对策略:

第一步:孩子什么时候做作业,让他自己定个时间段。请注意,所谓时间段,就是有起点、有终点。换句话说:请孩子一定要定出做作业的截止时间。截止时间到达之前,作业必须完成;作业完成之后的所有时间,全部归孩子自已支配。“截止时间”,这是上天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多么磨人、多么艰难、多么痛苦的事,到了那个“点儿”就意味着结束了,意味着花开见月明。有了“截止时间”,就有了切实可见的、明明白白的目标。有那个明晃晃的目标在那里,做作业这事儿再怎么不愿意干、再怎么难干,孩子因为清楚明白地知道在哪个点“结束”,所以也没那么面目可憎和难受了。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痛痛快快的伸出去,干干脆脆的挨了那一刀!于是,作业便常常在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完成了。

第二步:家长可以适当的笨一点,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和包办。比如家里头有扇门一动弹就咯吱咯吱响,妈妈可以请教孩子,“这门老是响,可讨厌了,咋办呢?妈妈弄不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兴高采烈的说交给我了。一种是他有此类生活经验,他就会跟你找点润滑油滴上去,另一种是他没这生活经验,他就会去找这方面的资料,比如问问度娘呀什么的,总之,他肯定能给你办妥了。当然,他有可能把油洒到地上了,也可能把门弄脏了——这些小小麻烦算什么!毕竟,有什么不一样了呢,一些新的转变正在发生,一些新的萌芽正在破土,不是吗?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