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孩子做事总半途而废怎么办

孩子做事总半途而废怎么办

第二,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

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后的那种快乐和成就感,是更高级的快乐,是逃避挑战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

我和橙子认认真真地听完了这一课。

我不知道他能听懂多少,但我能感受到,他在用心听。

我相信,这些会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会让他对“吃苦”“舒适”有了新的认知。

二、光有认知还不行,还要把认知和生活中的具体事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理解。

听完这节课,我和橙子讨论:

有哪些事,当时感觉很舒服,但长远来看,却是不好的?

有哪些事,当时看起来很麻烦很痛苦,,但长远看,却是有益的?

咱们一人说一个,看谁说的多。

我做示范,先从简单的说起:

“自己做饭比下饭馆要麻烦,但是长远来看,自己做的饭更营养健康,对身体更好。”

橙子顺着我的思路说:“我现在拖地,虽然有点累,但是房间变得干净了,可以光着脚在地上跑来跑去。”

我说:“别人在休息看电视的时候,我在加班写公号文章,虽然玩的时间少了,但是,写公众号给我带来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成就感,我感觉这比看电视、刷手机更开心。”

橙子受到启发:“我也是!我练游泳虽然很累,但是我学会了游泳,可以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在水里更自由。”

“还有,妈妈虽然平时会加班回来得晚,但这样就腾出周末的时间陪我玩一整天,也还不错。”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很多类似的体会,直到我实在想不出来,橙子还意犹未尽。

在他看来,这像是一个思维上的游戏,是一件挺好玩的事。

在这样的“游戏”中,有些话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来,比你一遍遍告诉他,更让他印象深刻。

有了认知,还有类似的经验相对照,两相结合,体会更深。

三、在日常小事中强化他的成就感,让他意识到努力的意义。

平时,我也会寻找机会,遇到橙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的事情,有意识地强化他的感觉,让他记住这种感觉,从偶尔、转瞬即逝的情绪升华到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一天放学时,橙子特别兴奋地说:“妈妈,我是我们班第二个把乐谱全部背下来的!”

那个乐谱有好几页,全部背下来难度不小。

我首先积极回应:哇,太棒了!你是怎么背下来的?

聊了聊他的经验,我又问他:第一个背下来的是谁?

橙子说:“是大智。“

“他为什么背得那么快?”

”他以前学二胡,背过比这更长的谱子,所以背这个不在话下。”

我趁机点题:

“是啊,就是这样,背过难度大的,再背难度小一些的,就觉得容易了。就像你上一年级时,觉得题很难,现在四年级再做一年级的题,就觉得容易得不得了。

所以有时候你感到累,觉得难,只要坚持一下,克服了这个困难,你的能力就升级了。”

类似这样点点滴滴的对话,我不会说太多,橙子当时也没有太多表示。

但我相信,它就像意志力的种子,每一次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就感,就像是给种子在浇水,时间长了,小芽可能就会破土而出。

另外,孩子怕累,也有可能是体能跟不上,那就想办法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能。

天气好的周末,我们会带橙子去郊外爬山。

我们爬的都是没有台阶的半野山,有的路段没有明显的路,需要披荆斩棘、手脚并用地爬。

累吗?累。

但爬了几次之后,我明显感到体力增强了。一开始,爬到三分之一就累得气喘吁吁,现在爬到山顶也不是很累了。

我也明显感到自己变得更有韧性了。

碰到难走的地方,不再“哎呀哎呀”地伸手请求帮助,而是会琢磨着抓住哪条树根,蹬住哪块石头,变得既大胆又审慎,皮实多了。

对我这个大人来说是这样,我想,对橙子来说,收获一定也不小。

毕竟,爬山可比上课累多了。

还有一点,通过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随着橙子长大,我有意识地开始让他承担更多的家务。比如,每天晚饭后,每人都要在洗碗、扫地、擦地这三件事中选一个,分工合作。

一开始,小孩儿会敷衍了事,想着差不多就行了。

做不好?那就重做一遍,直到做好为止。

通过分担家务,我想让他意识到,他对这个家也是有责任的,需要出一份力,不是只享受父母的照顾,也不是只要学习好就一切OK。

付出,才会激发责任感。

有了责任感,才会有担当。

有担当的人,会看重自己的承诺和责任,不会轻言放弃。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事并不是我有计划有步骤地做的,只是有合适的机会就说一说,做一做,也没太想一定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段时间,橙子好像很少喊累了,不太说“我不想上课,只想在家玩”这类话了。该做的事,该上的课,一般都顺顺当当地就去做了。

这个变化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我想, 家长做好了引导,孩子的变化可能就是这样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发生的吧。

还想说的是,在做这些之前,我确认了给橙子的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压力也是适度的。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兴趣班,孩子几乎没什么玩耍的时间,他可能真的很累。

所以,当孩子喊累、不想坚持的时候,首先要确认,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有没有保证充分玩耍、休息的时间。毕竟,张弛有度,才能可持续发展。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