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了?

在家庭这个关系场,统一一致的教育方针,能使孩子逐渐从要挟、逼迫的行为模式转变成讲道理、守原则,也就不必“窝里横”了。

在外怂,说明会控制情绪了

在3岁之前,孩子和父母亲戚之间的互动,是孩子最初最重要的社交活动。而在3岁之后,和同伴的交往,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

3-6岁,是孩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期。

孩子从家人那里,总是比较容易满足自己。但是到外面的世界,就没有在家里简单了。面对外界的陌生环境,孩子的内心是其实既充满好奇和又有些许胆怯的。

家长的智慧与爱,能帮孩子克服交往初期的尴尬,助孩子大胆地往前走,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周期。

在《二胎时代》里,曹颖的儿子王子见到新来的妹妹,害羞得不会说话,而妹妹却大方地做起了自我介绍。

这时候,妈妈拿出了提前准备送给小妹妹的礼物给王子,俩人交换完见面礼后,一下就亲近了许多。

有一次,俩人无意中起了争执,还打了起来。王子跑出去求助爸爸王斑,王斑进来分开两个孩子,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充当孩子的裁判,而是给出了一条原则:“动手就不是好孩子”,然后就在一边坐着不说话,默默地观察。

没想到,俩人竟然破涕而笑了。

孩子的世界如此单纯,孩子也需要时间,在自己学习处理同伴问题中,慢慢地成长。

孙瑞雪说:“儿童拥有权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计策和方案的自由。不能剥夺儿童这样一个自由。”

遭遇孩子“在外怂”的时刻,父母适时地放手,是给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最好的成全。

正确引导,助攻孩子高情商

“窝里横,在外怂”,恰恰说明孩子进入了人际关系敏感期。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孩子情绪情感的发展,增强其自信与自尊,还会促进孩子对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

父母的正确关注与引导,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这一时期。

1、帮孩子建立规则、认识规则

对孩子,爱要有原则。没有规则,孩子将会陷入混乱的盲目中,而不懂得判断是非对错。

父母在家要建立和社会一致的规则,比如:见到家人要问好,不能打人,拿别人的东西要先经过对方同意,等等。

2、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榜样

家,本是安全的港湾,温馨的充电站。我们却习惯在外讲文明懂礼貌,而把戾气带回家,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这不仅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还会错误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不自觉地复制错误言行。

想要孩子不在窝里横,外头怂,父母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在家随便发脾气,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榜样。

3、放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带孩子出去跟同伴玩耍,慢慢地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交往模式。多鼓励孩子,不过于干涉、控制。

父母可以帮孩子提前准备多些玩具、点心,让孩子帮忙分发给小朋友,通过分享物品打开孩子们沟通的大门。

而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

4、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成长总会遇到起起伏伏,不要对孩子的某种行为贴上“内向”“霸道”“胆小”“懦弱”等标签。

孩子在家横在外怂,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耐心地给予时间和空间,孩子自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们一生都在群体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正是在各种人际交往中,不断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孩子也一样,在不断地与亲人,与同伴,与教师,与其他人发展关系。

他终将会离开父母的宽大羽翼,自己学会飞翔。而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耐心,在孩子身后看着他慢慢成长,慢慢离你而去。

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身影,我们心中除了些许伤感,更多的还是安慰。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