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是输入的,不是本土类型。专家经过研究表明,这次的病毒是欧洲流行的一种类型,所以这是一次欧美病毒输入造成的疫情流行。
2.病毒可能来自于人,更可能来自于进口货物。多数专家认为通过冷藏冷冻食品输入病毒的可能性较大。病毒在有充足有机物、充足水分的低温条件下,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活性,从科学上来说完全可能通过污染低温食品的途径来传播。
3.病毒的活性非常强,传播速度超级快。此次北京的病毒流行,出现在高温的夏季,传播速度超过了秋冬时节的武汉。它所感染的人,又以抗病力很强的青壮年人为主。这提示病毒出现时的数量比较大,活性非常高。
4.有风险的食物,并不仅仅是三文鱼;疫情的风险,也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如果冷链食物可以沾染病毒,那么风险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存在于鱼肉海鲜等任何冷藏冷冻食物。因此有关部门会对正规进口产品加强检验,而那些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海鲜鱼类,风险可能更大。
5.世界上有多个品种的病毒,在疫苗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要把所有类型的病毒都防住。以前以武汉流行的病毒为基础设计的疫苗,是否能应对其他类型的病毒,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6.与疫情搏斗将是未来的常态。病毒不让我们有喘口气的机会,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还是要注意防范,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尽量佩戴好口罩。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认为,本轮疫情已经进入了尾声。但北京下调防控等级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至少现在还不到时候,北京仍需做好防止反弹的准备。
曾光解释称,从确诊人数来看,本次疫情暂时得到控制,但未来是否会发生反弹,还要视接下来几天疫情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没有再反弹的可能。
复旦大学教授薛迪也认为,现在人数的下降,只能说这一时期的疾病传播得到了控制。在他看来,本轮北京疫情是否彻底画下了句号,还取决于此前开展的流调工作和排查效果如何。比如是否还有无症状感染人群、一些密切接触者未执行隔离政策,或完成隔离后,因为超长潜伏期,进入公共区域后才被确诊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确诊人数的小反弹。薛迪认为,初代病人能被控制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反弹的可能,但在达到确保没有二代、三代病例出现的条件下,才能逐步下调防控等级。薛迪还强调,下调防控等级的另一个条件,除了无新增外,还需实现目前在院的患者治愈出院,病例清零,否则依然存在造成传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