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告诉你父亲的重要性

  中国的家庭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分别是三个角,他是最稳定的结构,也是最脆弱的结构。

  ——社会学家费孝通

  如果说中国的家庭结构是一个三角形,你的家庭又是个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呢?在一个针对父子交流互动现状的问卷调查中78%的人认为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30%的爸爸回家后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和上网,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期有由一个“必要者”变成了一个“甩手掌柜”。

  父亲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

  1.影响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发展


  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性别角色以及个性特点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男孩会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而对于女孩,父亲的交流和陪伴也可以让她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女性气质,而且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

  2.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

  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主要是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的运动操作能力,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更能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

  3.影响孩子的社会行为

  2006年,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就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出生开始,爸爸陪伴时间更长的孩子情绪更加稳定,能更加自信地探索周围的环境;长大之后,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相处也更加融洽。无论在家、学校还是邻里之间,这些孩子卷入纷争的几率都比较低。得到爸爸深切关爱的孩子(如爸爸在听到孩子哭泣时尽快回应,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一起玩耍等)与父母间更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4.影响孩子的个性品质

  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是截然不同的。父亲较多的表现出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等特征,而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诸如关心别人、同情心、温和、善良等方面则更加明显,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更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基础。

  “在孩提时期,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需要比父亲的保护更强烈。”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一句名言。

  父亲究竟该怎样陪伴孩子:

  我知道没有哪一位父亲不想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但社会和家庭赋予他的责任,让他可能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如果你是这样一位无奈的父亲,你也许可以试试这样:

  1.下班早,就陪这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分享你们彼此的看法。

  2.周末有时间,就陪孩子出去走走,谈谈你的工作,他的学习。

  3.培养一个你们之间共同的爱好,像个朋友一样交流心得。

  4.和孩子一起运动。

  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失陪分为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工作太忙确实没有时间陪伴,还有就是“隐形失陪”,这种状况可能比前者更普遍,尽管父亲每天都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却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情,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这种陪伴是毫无质量的。

  但其实不论你是哪一种父亲,只要你愿意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总会有时间、有机会,y因为你是孩子心中的“超人父亲”。


才艺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