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你就晚了一天

 对于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感受不到别人痛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忽略孩子不适当的行为

  所谓“忽略”就是要完全不去注意孩子。不对孩子做任何反应——不要大叫、不要注视、不要和他说话。父母尽管清楚地意识到孩子的举动,但在那段时间要去做别的事情。

  1、在孩子做不适当行为的那段时间里,要完全忽略他。这段时间可能是5分钟,也可能长达25分钟,所以父母要有心理准备。

  2、要让家里其他大人或成员与你配合,大家都不要理会那个孩子。

  3、在孩子停止不适当的行为时,父母要称赞他。例如,你可以说:“我很高兴你停止乱发脾气。我不喜欢乱发脾气的人,因为发脾气时的大叫声很刺耳。你不大叫的时候,我跟你相处起来就愉快得多。”

  有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之所以会频频出现,是因为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这个时候,往往“不关注他”有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孩子停止不适当行为时,要及时称赞他,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当你做正确的事情就值得表扬。

  正向回馈—立即给予奖励

  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奖励,孩子会更努力表现出适当的行为。而最有效的奖励是在孩子行为后立即给予回馈。

  当看到你的孩子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行动,你不仅应该赞扬他们的行为,还应该进一步赞扬他们的动机。比如:“哇,宁宁,谢谢你帮助你的表妹解决作业上的难题!你真是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当你的孩子听到他们的动机受到赞扬,而不仅仅是行为时,他们对自我认知的良性定位也得到了确立。

  做个称职的倾听者

  如果孩子年龄够大,能够对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做某种程度的表达,那么父母就应尽可能不要说,而是仔细地倾听孩子想对你说些什么,试着了解孩子心里的感受。有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这表示你要把事情先放在一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父母可以用以下的倾听方式。首先,保持跟孩子同样的高度,和他坐在一起,保持好的视线接触;其次,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他,让孩子自由表达他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只有行为才有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孩子是借由行为来反映他的感受。为了做个好的倾听者,你必须具备各种技巧:

  1、正视、关切的态度。

  2、如果可能,视线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并且保持接触。

  3、表现出你正在倾听的态度,例如:可以以一些口语反应,像“嗯”、“我明白了”、“噢”、“请继续”等等,表示你正在倾听。

  4、借由传达出关怀和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情绪。

  5、使用反映式语句,重复孩子说的话。

  举行家庭会议

  在家庭中倡导情绪的开放性表达


  很多家庭里大家的消极态度很难得到开放的表达,尤其是当孩子情绪沮丧不开心的时候,家长很难帮助他们。当孩子的负面情绪越容易得到表达时,相比那些不易表达负面情绪的家庭,这些孩子越容易理解别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亲密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表达感情很有帮助,所以父母多一点陪伴和关爱孩子吧。

  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活动

  通过志愿活动也会使孩子的道德感增强,更加自尊、自爱、自我接受,并且会使孩子产生帮助他人的责任心。志愿活动带给孩子不同的视角,它帮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享受着同样的物质条件,并且让孩子更富有同情心。

  同理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和宝贝长期的配合和培养。这些方法并不是要求孩子去做跟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不要责怪和勉强他,而是父母自身带好头,以关爱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物,孩子会从你身上得到启发和力量,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才艺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