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方素珍:阅读力是竞争力,给孩子读些什么书?

  国外儿童经典绘本《你要去往多少美妙的地方!》(OH,THEPLACESYOU‘LLGOU!)作者,苏斯博士(1904-1991),20世纪美国最知名的童书作家之一,一生创作48种精彩绘本,是美国教育部指定的重要阅读辅导读物。

  孩子的童年是一张单程票,错过就没有了,尤其0-6岁是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这时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好时候。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强,所以选择绘本时可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图画精美、文字流畅、与孩子生活相关、适合孩子口语表达的绘本。

  2.每个孩子兴趣爱好不同,需求也不同,偶而让孩子自己选喜欢的绘本。

  3.可先上网找绘本的书摘和书译,不要只听别人说,也要自己先读读看。

  4.选择有声誉的出版社引进的绘本,或本土原创有口碑的绘本。

  5.荣获世界大奖的绘本。

  6.可供孩子相互谈论的故事,比较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7.最重要的是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的陪读更是重要的关键。

  睡前一刻钟是建立亲子关系最好的时刻

  “一本书也许只有几页,你得一辈子都在读它,亲子共读也许只有那么几回,他会一辈子怀念。”

  学龄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如果白天很忙没有时间陪在孩子左右,那么睡前至少15分钟给孩子讲故事则是建立亲子关系最好的时刻。不见得读多深奥的书,也不需要多专业的朗读技巧,重要的是亲力亲为,把握与孩子共处、共学的短暂时间。

  虽然现在有很多可供下载的有声绘本故事,但还是鼓励爸爸妈妈要自己念给孩子听。因为世界上没有谁的声音可以取代爸爸妈妈的声音,甚至没有办法取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声音。建议自己先读一遍,觉得有趣或者温馨的语句可以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跟孩子分享。如果你不擅长讲故事,就用朗读的,一字一句地朗读就好。比起故事情节的精彩程度,温暖的臂膀、温柔的声音更能让孩子一辈子记住这个故事,从而成为他最美好的回忆。

  方素珍曾经改写过一首诗,原文是“一首诗也许只有三五行,你得用一辈子写它,一个人也许只爱那么一回,你得一辈子都在想他。”她把它改成“一本书也许只有几页,你得一辈子都在读它,亲子共读也许只有那么几回,他会一辈子怀念。”以此来说明绘本是爸爸妈妈跟孩子增进感情最好的桥梁。

  阅读是read,读书是study

  有些父母比较注重短期效果,希望孩子读了一本书之后,能牢牢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深远意义,理解它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和意境,这是“读书”而不是“阅读”。

  英文的阅读是read,读书是study,它们是两个不一样的单词。阅读应该是悠闲的、自主的,而读书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例如考试)。但是中文的“阅读”和“读书”几乎没有区别,常被混为一谈,其实和孩子一起阅读五颜六色的图画和故事,更能刺激孩子的听力和视觉,加上触感(怀抱)和听觉(声音),这样的阅读,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刺激,也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社会规矩的过程,不像读书那么功利或是要求立刻产生效果。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表达完全的意思,需要父母和孩子对话或用讲故事的方式去训练,因此给孩子讲故事,不只能促进亲子关系,也是训练孩子语文能力最好的方式,而绘本正好是共读最好的工具之一。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情绪疏导,到文化价值观和人生信仰,都在绘本中可以找到,透过温馨的共读,自然而然就传递给孩子良好的观念。

  阅读力是未来的竞争力

  二胎政策的放开导致一年有将近2500万的孩子降生,如何跟2500万个小朋友去拼未来竞争力呢?大量学生学习的实际案例证明,阅读力是保证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学习的核心能力,不仅决定着学生现在从事学习考试的学习能力,而且影响着学生未来从事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也就是说:阅读力=学习力=竞争力。著名经济学博士余世维在《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一书中曾写道:“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是越早越好。”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学者发现,童年时期的阅读不仅能开发想象力,还能决定孩子长大以后是否能拥有高收入。这项研究的作者对来自9个欧洲国家、生于1920至1956年间的6千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中藏书丰富的那些人收入最为丰厚。学者们认为,童年时期的阅读有助于孩子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还可以为进一步获得好的教育和高收入的工作奠定基础。

  研究分析机构NOPWorld最新公布的排名显示,中国进入最喜爱阅读国家排名的前三,每周阅读8个小时。越来越的中国家庭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再忙再累也别忘睡觉前为孩子打开一本书,为他轻轻的朗读。

 

相关推荐:吴国平:如果说古诗词是语文味,那么数学味是什么


才艺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