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注意好习惯培养。
每一所学校都希望招进好学生。对于什么是好学生,虽没有权威的解释,但其基本的内容应该还是有共识的。学习成绩好、获奖证书多当然是重要方面,但远不是全部,学习之外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事方式,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等等,而这些,都会在孩子一举手、一抬足之间得以展现,不可不注意。
细节决定成败。家长平时不注意孩子细节、习惯的塑造与培养,孩子在关键时刻不经意的举动,也许就会使学习上长期努力所形成的优势瞬间化为无形。我们家孩子在参加一所学校的考试回来后说,有2个参加考试的孩子候考的时候在教室里打了起来。我们都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这2个孩子在面对学校的挑选时,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S校今年的小升初招生中,有家长说,孩子在学校开放日活动中参加的是面谈,按例应是直录,但最终孩子落选,是不是面谈时在教室里说话聊天了?也有的家长说:孩子题目都做出来了,考得挺好的,没录取是不是因为在操场上的活动中没按要求排队、追来逐去被记下了?这些揣测是不是事实只有老师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这些细节上的瑕疵,家长应该不会有上述的揣测和遗憾。
好的做人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也是孩子顺利小升初的保证。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突击出来的,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系统化的要求和培养。
二是要尽量提前准备。
今年的小升初,主要还是考试。以后怎样变化,目前还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有择校,就一定会有考试。考试不外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重点是数学和英语,重中之重又是数学,核心是奥数。因此,只要有可能,尽早送孩子去奥吧,无论怎样早都不算早。当然,语文、英语也不能落下,需要提前做好充分、扎实的准备。比如我们家的小蝌蚪,虽然是通过最后2个月时间的强化训练实现了自己的牛蛙梦,但没有前面几年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仅靠2个月的时间无论怎样强化都是不可能得偿所愿的。
尽量提前准备还包括孩子简历的准备。尽管很多牛校说根本不看简历,但家长不能当真,尽早准备起来也是在做正确的事情。简历不是什么都写上去就好,而是要突出重点、反映出孩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强的优势。简历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要求有所侧重。比如,有的学校以英语为重,简历中就要尽量突出孩子的牛津口音(一笑);有的学校看重数学,简历中就应该强调孩子奥数成绩(再笑)。此外,简历还应该有正常版和超浓缩版之分,尤其超浓缩版,更需要精心的、长期的准备,日磨旬琢,精益求精。如有的学校网上报名时只要求孩子200字节(100字)的自我介绍和200字节(100字)的获奖情况,这绝对是考验,如果家长在一个上午就完成了,那一定是名牌大学中文系加哲学系加心理学系的三栖硕士了。
要提前准备的事情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三是要随时留意相关政策。
人只能在既有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对小升初来说,这既有的条件,便是市、区相关部门的有关政策。政策影响择校,决定家长的选择,不可不掌握。每年的政策都不完全一样,有时变化还很大,需要家长做到早知道、早研究、早准备。
平时可以经常浏览各目标学校的网站,在蛛丝马迹中发现动向。关键时点则一定要光顾市、区教育部门网站,新政策出来要第一时间下载学习,仔细研究。还要及早加入目标学校的家长群,随时了解相关学校的信息和动态。此外,对于一些知名的学校、学习信息交流平台,有空常去看看也是不错的。
15的小升初结束了,16的小升初转眼将至。展望16的小升初,“民办择校、公办对口”的原则也许会在15的基础上更加严格地执行,为此,家长们是选择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需要早作决定,这是确定方向,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选择民办,那么家长们需要抓紧在奥数、英语方面努力,如果选择公办,则要在学籍、户籍方面着手准备,以对口自己心仪的学校,而这些,是属于把事情做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