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作为第一课堂是孩子们接受教育最早、最深、最广的场所。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达到的“奠基”作用。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和智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3000名0~7岁孩子的智力发展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四五岁以前的智力发展相当于以后13年的总和,由此可见,学龄前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个时间段的启蒙教育将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要靠父母提供,家所给予的安全感、归属感、亲情等是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条件,正所谓“血浓于水”。与师爱相比,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更深刻、长久、广泛,因此家庭教育蕴含着千丝万缕的感情因素,表现为对孩子的体贴、疼爱、期待、赞许……孩子在父母面前的性格角色,也往往最真诚无掩饰,因此,父母一声叹息、一个眼神可胜过老师、旁人很长时间的说教。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它时刻受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在人生成长中,青少年时期尤为重要,学龄期孩子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极少,且社会活动一般在家长、教师的陪同下进行,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班级上课制为孩子提供了集体学习、活动的场所和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但有其弊端——统一性。
一个教师管理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对学生个体而言,可能教师的关注就很有限,相对而言,千千万万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有利于孩子个性发展、发挥特长、培养兴趣,且往往是一个“学生”三四个“教师”,教育力量很丰厚。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成果有深刻影响。正面影响,如良好的家庭教育补充,使孩子懂事、明礼,全面发展,身心愉快。负面影响,如家庭教育不及时或父母教育思想不正确,可能使学校教育事倍功半乃至失败。因为孩子与父母的特定关系,可能教师花长时间进行的教育被父母一句话否定,因此,家长应积极充当学校教育的助手,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进行指导、督促、检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当孩子的引路人。